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央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到上海訪問,特首梁振英公布行程大綱,由於未表明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等京官,會否與泛民議員分組討論政改,使得這次訪問蒙上陰影。關於政改,特區政府諮詢接近5個月以來,中央(包括建制派)與泛民的立場南轅北轍,目前需要中央與泛民進行具體實質討論,才有可能突破困局,使政改不致破局收場;今次政改,只有中央與泛民議員直面交流,才有機會推進討論。因此,除非中央就政改只接受篩選方案,其他都「無得傾」,否則應該把握機會,在上海單獨與泛民討論政改,謀求取得最大公約數,落實2017年普選特首。
為政改討論注入動力
中央須與泛民單獨會面
政改開始諮詢以來,以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為首的所謂「政改3人組」繁忙得很,包括出席各個團體的論壇、街頭宣傳等,至於與立法會議員互動,林鄭月娥先後辦了官邸飯局、政府總部早餐會各4場,邀請議員分場討論交流,其中4場早餐會,更有中聯辦官員劉新魁出席;但是忙了一大場,於推進政改討論,雖然未至於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但是進展極微,即使林鄭月娥形容早餐會「圓滿成功」,也不諱言「目前就政改意見紛紜,仍存在相當大的分歧」。按現在的情况,政改不可能達至最大共識,要有意義地討論下去,就必須注入新動力,否則各方立場講來講去「三幅被」,根本在浪費時間。
迄今在社會層面,各方按既定立場各說各話,而在立法會議員同場的場合,建制派與泛民各自表述立場,從官邸飯局與政府總部早餐會所見,兩派在席間辯論,淪為口水戰,對推進政改討論,沒有丁點積極作用。立法會議員到上海,若建制派與泛民議員同場討論政改,實際上只是兩派移師上海,在王光亞、李飛等京官面前再辯論一場,吵鬧半日而已。
中央若要為政改討論注入動力,王光亞等人在上海分別會晤建制派、泛民議員,會即時收到推進政改討論的效果。就泛民要求單獨與京官討論,即使連建制派政黨(例如民建聯)等,都樂觀其成,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也說「看不到有什麼理由不能這樣安排」。因為他們和香港社會大多數人都知道,就普選安排分歧,實際上是中央與泛民的分歧,而泛民得到大多數市民支持,只有中央與泛民直接討論,才有可能縮窄分歧,尋求最大共識。所以,從形式以至實質,中央與泛民直接對話、具體而實質地討論政改,是推進政改討論的最佳途徑。
梁振英公布行程大綱時,就泛民要求與京官就政改問題單獨會面,他說「中央已得悉有關要求,我們會繼續跟進」,梁振英的說法,可以解讀為分組討論未排入行程,他曾跟進爭取。就此,曾鈺成說成是內地主人家一貫做法,不會列出行程的具體細節,云云,大有穩住泛民,期望他們不要即時翻枱之意。關於會否有單獨討論,相信梁振英的交代更符合事實,就看有心人能否讓中央改變初衷而已。
昨日,梁振英在發言和回答記者提問時,刻意強調這次訪問「提供了回歸以來港澳辦主任和全體立法會議員第一次會面的機會」,他說這是好開端、重要開端,期望議員用好這個開端,以促進全體立法會議員與中央官員日後的經常良性互動。中央官員與全體立法會議員互動,若認為是一種恩賜,則這種互動,不可能良性,以「珍惜機會難得」促使泛民參與上海之行,催動力有限。
若想政改不泡湯
中央泛民都要妥協
今明兩年,政改是本港頭等大事,政改此綱不舉,餘事之目難彰,因此,若泛民議員到上海並非尋求破解政改困局,而為認識王光亞等京官而去,相信很難得到支持者的諒解。從泛民對行程大綱之失望,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上海出現變數,現在是考驗中央以大事小的政治智慧的時候。我們認為,這次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上海,只應該有一個考慮和目的,就是藉此推進政改討論;所以,行程中應該清楚列明王光亞等京官,單獨與泛民會面。
不過,若要推進政改討論,使之可以持續下去,不能單靠京官與泛民單獨討論的形式,關鍵在討論些什麼。若單獨討論時,泛民只提出公民提名、政黨提名、三軌提名等立場,堅持不妥協;京官按《基本法》、全國人大的解釋和決定,堅持實施篩選方案,對特首參選人施予不合理限制,則這樣的對話,只會「大纜都扯唔埋」,不僅未能推進討論,還有可能使情勢更加惡劣。因此,若有機會單獨討論,中央和泛民都要有妥協的準備。
中央於政策鬆緊有拿揑空間,只要有意願,作出妥協的難度不大;泛民各黨派在政改問題上,分歧明顯,若不能適度整合,不利於推進與中央持續討論。我們認為,泛民堅持對特首參選人不能有任何不合理限制、不接受提名委員會的不合理篩選功能等民主原則的同時,應該整合出一套具體方案細節,例如類似近期香港2020的方案,以備有機會時拿出來與京官商討,這樣才可能推進討論,否則京官問一句「你們有什麼具體建議」,泛民卻七嘴八舌的各說各話,也是談不下去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為政改討論注入動力
中央須與泛民單獨會面
政改開始諮詢以來,以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為首的所謂「政改3人組」繁忙得很,包括出席各個團體的論壇、街頭宣傳等,至於與立法會議員互動,林鄭月娥先後辦了官邸飯局、政府總部早餐會各4場,邀請議員分場討論交流,其中4場早餐會,更有中聯辦官員劉新魁出席;但是忙了一大場,於推進政改討論,雖然未至於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但是進展極微,即使林鄭月娥形容早餐會「圓滿成功」,也不諱言「目前就政改意見紛紜,仍存在相當大的分歧」。按現在的情况,政改不可能達至最大共識,要有意義地討論下去,就必須注入新動力,否則各方立場講來講去「三幅被」,根本在浪費時間。
迄今在社會層面,各方按既定立場各說各話,而在立法會議員同場的場合,建制派與泛民各自表述立場,從官邸飯局與政府總部早餐會所見,兩派在席間辯論,淪為口水戰,對推進政改討論,沒有丁點積極作用。立法會議員到上海,若建制派與泛民議員同場討論政改,實際上只是兩派移師上海,在王光亞、李飛等京官面前再辯論一場,吵鬧半日而已。
中央若要為政改討論注入動力,王光亞等人在上海分別會晤建制派、泛民議員,會即時收到推進政改討論的效果。就泛民要求單獨與京官討論,即使連建制派政黨(例如民建聯)等,都樂觀其成,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也說「看不到有什麼理由不能這樣安排」。因為他們和香港社會大多數人都知道,就普選安排分歧,實際上是中央與泛民的分歧,而泛民得到大多數市民支持,只有中央與泛民直接討論,才有可能縮窄分歧,尋求最大共識。所以,從形式以至實質,中央與泛民直接對話、具體而實質地討論政改,是推進政改討論的最佳途徑。
梁振英公布行程大綱時,就泛民要求與京官就政改問題單獨會面,他說「中央已得悉有關要求,我們會繼續跟進」,梁振英的說法,可以解讀為分組討論未排入行程,他曾跟進爭取。就此,曾鈺成說成是內地主人家一貫做法,不會列出行程的具體細節,云云,大有穩住泛民,期望他們不要即時翻枱之意。關於會否有單獨討論,相信梁振英的交代更符合事實,就看有心人能否讓中央改變初衷而已。
昨日,梁振英在發言和回答記者提問時,刻意強調這次訪問「提供了回歸以來港澳辦主任和全體立法會議員第一次會面的機會」,他說這是好開端、重要開端,期望議員用好這個開端,以促進全體立法會議員與中央官員日後的經常良性互動。中央官員與全體立法會議員互動,若認為是一種恩賜,則這種互動,不可能良性,以「珍惜機會難得」促使泛民參與上海之行,催動力有限。
若想政改不泡湯
中央泛民都要妥協
今明兩年,政改是本港頭等大事,政改此綱不舉,餘事之目難彰,因此,若泛民議員到上海並非尋求破解政改困局,而為認識王光亞等京官而去,相信很難得到支持者的諒解。從泛民對行程大綱之失望,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上海出現變數,現在是考驗中央以大事小的政治智慧的時候。我們認為,這次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上海,只應該有一個考慮和目的,就是藉此推進政改討論;所以,行程中應該清楚列明王光亞等京官,單獨與泛民會面。
不過,若要推進政改討論,使之可以持續下去,不能單靠京官與泛民單獨討論的形式,關鍵在討論些什麼。若單獨討論時,泛民只提出公民提名、政黨提名、三軌提名等立場,堅持不妥協;京官按《基本法》、全國人大的解釋和決定,堅持實施篩選方案,對特首參選人施予不合理限制,則這樣的對話,只會「大纜都扯唔埋」,不僅未能推進討論,還有可能使情勢更加惡劣。因此,若有機會單獨討論,中央和泛民都要有妥協的準備。
中央於政策鬆緊有拿揑空間,只要有意願,作出妥協的難度不大;泛民各黨派在政改問題上,分歧明顯,若不能適度整合,不利於推進與中央持續討論。我們認為,泛民堅持對特首參選人不能有任何不合理限制、不接受提名委員會的不合理篩選功能等民主原則的同時,應該整合出一套具體方案細節,例如類似近期香港2020的方案,以備有機會時拿出來與京官商討,這樣才可能推進討論,否則京官問一句「你們有什麼具體建議」,泛民卻七嘴八舌的各說各話,也是談不下去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