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支出 應重新檢視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27日 06:35
2014年03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周末,與一眾友人參加了一間直資學校的開放日;開放日令附近交通擠塞,從而可看到家長們對此學府如何趨之若鶩。細心觀察,從學校的設施而言,不難明白家長們為之傾心的原因。


現代教育 變資源比併

學校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校設施中,都盡量加入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元素,令學校辦學的宗旨不至流於空談。而且,走不遠,便有一個室內或室外空間,作為讓孩子閱讀的圖書閣,這種學習環境又是家長們熱中報讀的另一原因。


現今的教育,都是一場資源的比併。在一些資源相對比較充足的學校,他們可以因自身的優勢,去達到更理想的安排,例如在師生比例中,資源充足的學校可以更理想的比例去教學。當然,這並不意味人海戰術就是最好。但在更好的師生比例安排下,教員確實可以更有效去展其所長,以致達到理想的學習成果。


這成果又能驅使家長們願意投入更多資源予學校,這良性循環使社會上出現「強校愈強」的局面,有點像成功的上市公司在它所處的行業上愈做愈大一樣。


政府支出毋須再向教育傾斜

在香港整體而言,大家彷彿都清楚資源與教育的關係,根據資料所得,1980、90年代時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約為2%至3%;20多年後的今天,香港的教育開支已佔了GDP的7%至8%。


在一片的殺校聲中,我們教育資源的投放在過去的增長中,其實主要是放在大學教育裏去。在教育開支中最貴的是大學,在已升格為大學的八大院校中,公帑資助學額約為1.5萬個,已提高了適齡學生能進入大學的比例。以高而良好的教育投入國家為例,教育開支佔GDP 5%至6%為合理水平來看,政府支出似沒必要再向教育傾斜。


反而,檢視整體教育支出中的不同類別,然後重新分配,應更能有效地在整體支出不上升的前提下提升教育質素,有助香港長遠發展。良好的中學可以愈做愈強,這種的提升我想亦是時候在大學層面中出現。


良好中學 可愈做愈強

在開放日中,除了發現一些硬件的優勢外,還遇上一位舊同事,這位一向視工作為首的友人,居然作為家長積極投入在學校事務上,令我更能體會到學校其他軟實力。我們的香港正正需要此等支持!


安保投資大中華區 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