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亞太研究所經濟政策主任羅祥國﹕港樓貴屬必然 限按礙上車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27日 21:35
2014年03月27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高樓價惹來社會不少怨氣,年輕人更經常埋怨上車困難。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經濟政策研究計劃主任羅祥國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大城市、大都會,租金高和樓價高乃是難以避免的,政府為打壓樓價而收緊按揭,反而令一般市民更難上車買樓,政府若想幫助低下階層改善居住問題,應集中提供多一些公屋或居屋,打殘樓價反會造成不良影響。


羅祥國表示,全球的主要大城市如倫敦及紐約,吸收經濟活動、人才和資金的能力強大。資金無限,土地卻有限,於是供應愈加匱乏,尤其是市中心、擁有海景的豪宅或港鐵上蓋等,有關地段的物業價值,便一定會水漲船高。他指出:「BBC曾報道,英國倫敦的新樓高達85%的買家來自海外,如中國、中東和俄羅斯等。香港再推出辣招前,也曾有一段時間,新樓買家多達三成或以上為內地客,外地資金不斷流入香港樓市,樓價焉能不貴?」


羅又指出,如倫敦及紐約,住宅區還可向外擴張,愈住愈遠,揸車或乘地鐵上下班,花上一個多小時是等閒事,但香港卻受限於深圳河;一般人平時交通只要超過半小時車程,又或不是住在港鐵上蓋,便已覺得不方便,導致港鐵上蓋或市區樓,被愈搶愈貴。


高樓價是「間接稅」 補足政府收入

他說:「其實,香港的高地價和高樓價,等同變相的間接稅,因如商舖租金高企,令商品和服務價格也被抬升,市民消費便等同被抽稅。話又說回來,香港地價高,政府的賣地及印花稅收入也高,往往佔政府總收入達一成半,令到香港既可維持不錯的福利,一般人也不用繳交高額的直接稅,所以一味怪責香港租金高,樓價高,也未必合理。」


羅祥國又指出,樓價不斷攀升,固然增加了年輕人上車的困難度,但政府藉收緊按揭打壓樓價,卻是好心做壞事,令市民買樓更不容易:「早兩三年,市場還有一些200萬元以下樓盤,若可做九成按揭,年輕人只要儲20萬元首期便可以上車,現在樓價升至300萬元,一般人卻被限要儲足三成或更多首期才可以買樓,那首期便隨時100萬元或以上,除非有父母幫忙,否則低收入的年輕人,如何去儲那100多萬元的首期?」

港府應專注提供公屋居屋

他認為,政府有責任照顧市民的居住需要,但可透過多建公屋和居屋來紓緩樓價和租金上升的能力,政府一來沒有責任,二來沒能力照顧所有人買業的需求,「居住不一定要買樓,一般人希望買樓,除了自住,還憧憬樓價會升,帶來投資升值。」


他又指出:「香港樓價升了10多年,令人覺得買樓一定好過交租,其實在樓價低迷時,人們往往沒有了買樓的意欲。如2003年SARS時,樓價極低殘也沒有人買,又如2008年金融海嘯時,政府重售居屋,反應也極為冷淡。」


樓價要大跌 只有經濟逆轉

羅祥國指出,香港在聯繫匯率下,要追隨美國長期低息政策,中國長期高速經濟增長,又令香港輸入通脹,以至過去30年,香港建築成本按年升幅,平均高於通脹率約一倍。在此建築成本不斷飈升下,要樓價大跌,除非經濟出現逆轉,到這時候,人們可能憂心失業問題,更遑論買樓?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攝影 劉焌陶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