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我有手肘痛,在朋友介紹下接受針灸診療。這是我首次看中醫,見診所內有小朋友來看病,並且接受針灸,見他們頭部插着針,看着有點可怕,但他們卻有講有笑,挺開心的。那一刻我便想到自己5歲的兒子,他有輕微哮喘,我對中西醫並無偏見,亦相信中醫在調理身體上有其優點,但小朋友是否適合接受中醫治療?什麼情况下要用針灸?但要他們吃苦茶,難度看來頗高。
中藥副作用低 老少咸宜
答﹕中醫中藥不僅能調理身體,更能治療疾病,適合成年人和兒童,中藥既有療效,副作用亦低,對小朋友仍在發育的身體,自然較好。中醫替兒童治病時,會按病情安排使用藥物和針灸治療。施針前,醫師會與照顧者、患者溝通,解釋療程,進行針灸時,家長或照顧者須在場陪伴孩子,更可與孩子閒聊,分散其注意力,減輕恐懼,從而令肌肉放鬆,減少疼痛感。頭針多用於和腦部有關的疾病,不會給患者帶來嚴重刺痛,相當安全。
慢慢餵服 太苦可加蜜糖
提到擔心小朋友不願意喝中藥,其實,無論中西藥,小朋友都可能抗拒。一般而言,處方給小朋友的中藥材分量較大人少,藥液的苦澀味不會太強烈,若覺太苦不想喝,可視乎情况調入少許蜜糖,減輕苦味。對於幼兒,可用奶樽餵服。給小朋友喝中藥,重點是慢慢餵服,亦可分段給孩子服用,但不能強行來,以免引致嘔吐,影響藥效。若分段餵服,藥液要用保暖杯盛着,以防冷卻,中藥不能凍服。
部分疾患可施針灸
小朋友常見的疾患,如咳嗽、傷風感冒、胃納不佳、睡眠不寧、慢性皮膚病及氣喘等,均可用中藥治療。讀者提及兒子有哮喘,此症亦可作中醫藥治療,患童多表現肺虛氣弱,中醫會針對肺、脾和腎作調治;若患童有嚴重的鼻塞徵狀,或可能施以針灸。
部分小兒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語遲、髮遲、齒遲)、「五軟」(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屬小兒生長發育障礙病症,除以中藥治療,亦可配合針灸,如用頭針、體針、耳針,或進行推拿等。
資料提供﹕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陳燕桃中醫師
中藥副作用低 老少咸宜
答﹕中醫中藥不僅能調理身體,更能治療疾病,適合成年人和兒童,中藥既有療效,副作用亦低,對小朋友仍在發育的身體,自然較好。中醫替兒童治病時,會按病情安排使用藥物和針灸治療。施針前,醫師會與照顧者、患者溝通,解釋療程,進行針灸時,家長或照顧者須在場陪伴孩子,更可與孩子閒聊,分散其注意力,減輕恐懼,從而令肌肉放鬆,減少疼痛感。頭針多用於和腦部有關的疾病,不會給患者帶來嚴重刺痛,相當安全。
慢慢餵服 太苦可加蜜糖
提到擔心小朋友不願意喝中藥,其實,無論中西藥,小朋友都可能抗拒。一般而言,處方給小朋友的中藥材分量較大人少,藥液的苦澀味不會太強烈,若覺太苦不想喝,可視乎情况調入少許蜜糖,減輕苦味。對於幼兒,可用奶樽餵服。給小朋友喝中藥,重點是慢慢餵服,亦可分段給孩子服用,但不能強行來,以免引致嘔吐,影響藥效。若分段餵服,藥液要用保暖杯盛着,以防冷卻,中藥不能凍服。
部分疾患可施針灸
小朋友常見的疾患,如咳嗽、傷風感冒、胃納不佳、睡眠不寧、慢性皮膚病及氣喘等,均可用中藥治療。讀者提及兒子有哮喘,此症亦可作中醫藥治療,患童多表現肺虛氣弱,中醫會針對肺、脾和腎作調治;若患童有嚴重的鼻塞徵狀,或可能施以針灸。
部分小兒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語遲、髮遲、齒遲)、「五軟」(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屬小兒生長發育障礙病症,除以中藥治療,亦可配合針灸,如用頭針、體針、耳針,或進行推拿等。
資料提供﹕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陳燕桃中醫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