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父女同郵﹕中大有個電影節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26日 06:35
2014年03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怡﹕

那天晚上,媽咪告訴我,你走堂,去看電影。你是出名勤力的乖學生,絕少蹺課,是什麼電影這麼吸引,令你破戒不上課?


原來是台灣名導演魏德聖的新作KANO,說的是日治時期台灣棒球隊的故事。老爸看過魏德聖的成名作《海角七號》,和史詩式的長篇電影,描述台灣原住民抗日的《賽德克.巴萊》。對他的新作,尤其是講台灣歷史的,充滿期待。後來你又給媽咪傳了一張照片,電影在新亞書院露天的圓形廣場放映,還有魏德聖的映後座談,令老爸羨慕不已。我早留意有這個活動,要開工,錯過了,真可惜。


享受大學看露天電影

怡,你們真幸運,有這樣的一個博群電影節,由專業電影人為你們揀選電影,連續三星期,在校園不同角落放映,還有映後座談,導演、影評人、學者、沈祖堯校長,與你們談觀影感想和成長經歷,所有活動都是免費的,只要調動一下其他活動的時間,又或蹺一兩堂課,就可以享受這個難得的光影世界。老爸敢說,這個活動,肯定會為你的大學生活,帶來美好的回憶。


老爸也曾經是電影發燒友,讀書時沒多少錢,也看過不少心儀的電影。畢業在傳媒工作,工資很低,但也很捨得花錢看電影。到每年一度的國際電影節,情况更瘋狂,試過一天由九龍到香港再到九龍趕幾場的紀錄,這些都不是大電影院播放的主流電影,沒有多大娛樂性,不少都艱澀難明,但即使看得打瞌睡,也要把電影看完。曾經有一段時間,老爸竟然學人家寫起影評來,還登在報紙上,賺稿費,補貼看電影的開支。


俱往矣,對電影的熱情逐漸減退,但還未完全消失,入電影院的次數少了,但也會租一些精彩的電影,成為一家大小的娛樂。經典作品,以前看過了,而且不止一次,今天再看,還是相當回味,名副其實百看不厭。


電影工業又叫夢工場,可以是純屬虛構的故事,又可以由真人真事作藝術加工,又可把真實通過電影手法再呈現。在虛擬與現實,在故事和歷史之間,可激發更多思考、討論、反省。好電影就像好茶一樣,可以令舌頭回甘,為觀眾帶來思想激盪。


好電影如好茶 值得回味

中大電影節有幾齣電影,是老爸很多年前看過的,至今仍有印象,像侯孝賢的《戀戀風塵》,楊德昌和其他幾個導演的《光陰的故事》,不是你們時代的電影,但值得向你推薦。有些紀錄片也不可錯過的,例如《尋找林昭的靈魂》,是五、六十年代一個中國女孩追求真理受到迫害的故事,比較沉重,與另一部講述黃之鋒與馬雲祺的紀錄片《未夠秤》,隔代呼應,有時間的話,可以慢慢細嚼,會帶來不少反思。


怡,大學四年,已過了差不多一半。幾十年後,你對大學生活的回憶,在大學看露天電影,肯定是忘不了的重要部分。


老爸

………………………………………………………………………………

Dad﹕

能夠在中大露天看電影實在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當晚九百人坐在圓形廣場,拿着爆穀棉花糖(廣場旁有賣小吃的攤子!),在環迴立體聲下一起大笑大叫,還有映後座談會加一陣陣寒風,確實非常難忘。


我不是電影發燒友,電影只是偶爾用來放鬆心情的娛樂,但我愛看電影,特別是激發思考的電影。The Cove (《血色海灣》)是我躲在圖書館看的紀錄片,講述日本人捕殺海豚的經過,最深刻的一幕,是染紅了的海灣;與你一起看Promised Land(《騙地謊言》),講大財團為求發展可以去到幾盡。一起討論電影情節,或者自己沉思一回,感覺非常好。


你說得對,用走堂來換取美好的回憶,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D


Yee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samngx123@gmail.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