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統計數字,現時全港近三分之一打工仔,享有公司提供的團體醫療保障,部分僱員或認為已經足夠,毋須再額外花錢買個人醫保。不過,當打工仔退休後,將不再獲享團體醫療保障,即使是年輕力壯的一群,失業及轉工期間亦有機會出現「保障真空期」。要彌補這些缺口,除投保個人醫保外,其實大可考慮一些針對性的保障,例如「隨身醫保」及「轉工醫保」,以較低成本為自己編織一片全面的醫療保障安全網。
根據香港統計處去年初發表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報告書》,發現全港約有312萬人受到各式醫療保障,受僱主提供的醫療福利保障的有205萬人,另外184萬人則自費購買醫保,兩個數字都包括77萬名同時享受兩種醫療保障的人。
單靠公司的醫療保險其實並不足夠,因為計劃於退休後便不再適用,屆時年紀大、病痛多,醫療開支必然大增。
多設年齡上限 退休後難投保
現時市面上的醫療保險大都設有投保年齡上限,由60歲至65歲不等,所以於退休之時才購買一份全新的醫保,礙於年齡和健康狀况,大有機會被承保商拒保。縱然有部分不設投保年齡上限,但年齡愈大,保險公司承受賠償的風險愈高,保費自然相對提高,同時,部分已確診的疾病或不受保,令退休人士難以獲得醫療相關的保障。
部分團體醫保 可轉終身制
不過,打工仔又毋須過分擔心,因為部分團體醫保「隨身」,容許受保僱員於退休後,將團體醫保轉為個人計劃,以保柏的「公司僱員健康網」團體醫療保險為例,無論健康狀况如何,保證僱員可於退休後轉至「保柏卓康健」後繼續獲得終身保障,不怕退休後頓失所依。
匯豐的「匯安心」亦是一項隨身的醫療保障計劃,在職時可作為加添的額外醫療保障,離職及退休後可享終身保障及保證續保。
「自選計劃」 僱員離職後仍可續保
此外,也有一類團體保險只須由僱主提交申請,僱員繳付保費的團體醫保計劃,好處是日後離職,保障不會受到影響,仍舊可以續保,同時可因應自己需要決定保障額度及項目,保費亦較一般個人醫保廉宜。
以宏利的「自選醫療保障計劃」為例,投保人可選擇住院、門診及牙科保障項目,再按需要選擇不同的保障額,以30歲至34歲的分層為例,基本住院、門診及牙科保障每月費用分別為74元、66元及45元,合共185元。
「轉工醫保」 投保期短至6個月
即使是年輕力壯的一群,單靠團體醫保亦有風險,因為於失業和轉工時會出現保障真空期間,要填補缺口,除投保個人醫保外,對於資金短缺的人士可考慮專為轉工真空期而設的醫療保險,投保期可短至6個月。
以藍十字的「轉工醫療保」為例,容許投保人以6個月短期保單形式投保「超卓醫療保險系列」,可選擇保單即日或於指定離職日期生效,確保轉工人士甚至其家人擁有無間斷的醫療保障,到期後更可續保至指定的醫療保險計劃。
明報記者
[余美玉 理財專題]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