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就香港未來10年發電燃料組合重新諮詢公眾,提出兩個方案,包括破天荒建議向內地「南方電網」購買三成電力,加上原來兩成大亞灣核電,會令內地電力佔本港整體電力供應達一半;另一方案則大幅增加本地天然氣發電比例,由約兩成增至六成(見圖),惟上屆政府提倡增加核電至五成的方案則被擱置。
不過,環境局長黃錦星強調,兩個方案都令發電成本增加1倍,意味未來電費走勢必定向上;諮詢文件亦沒有較廉宜的發電方案可供選擇。
兩方案﹕南網購三成電 天然氣增至六成
城大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並質疑,購電方案令本港輸入電力比例過高,一旦內地電網出問題,會產生骨牌效應,本港電網有可能被拖垮引發停電。美國近年發生多次大停電,都與電網供電不穩有關,認為「網對網」(而非網對指定電廠)存在一定風險。
港燈亦認為,從內地引入電力,應先詳細評估對香港長遠供電的安全可靠和穩定、技術可行、價格水平、土地資源利用,以及環保等因素,才可考慮。中電表示,目前香港採用燃煤、核能和天然氣的發電燃料組合,對達至供電安全可靠、環保和價格具競爭力的政策目標,一直行之有效,長遠而言,若能靈活採用多個燃料方案,達至最可靠和最具經濟效益的能源組合,才可以為市民帶來最大保障。
上屆政府推出能源燃料組合諮詢,倡減少燃煤發電(前年佔55%)改善空氣質素,將大亞灣和廣東核電供港比例增至五成,但日本福島核輻射泄漏事故後,新一屆政府重新作研究諮詢。
環境局昨公布新一份諮詢文件,局長黃錦星說,兩電燃煤機組將於2017年起陸續退役,為滿足未來電力需求及減少污染物排放,需要重訂發電燃料組合。
核電維持兩成 倘買電內地電佔五成
今次文件政府提供兩方案諮詢公眾,方案一為「網電方案」,從內地南方電網購買三成電力,加上維持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核電的20%,本港將從內地輸入五成電力,餘下五成靠本地發電。方案二為「天然氣本地發電方案」,將天然氣發電比例由現時22%大增至60%,餘下核電與「燃煤及再生能源」各佔一半。
據政府所列兩方案比較,就可靠度而言,政府承認未曾試過從內地電網購電,可靠度有多高要視乎供電質量,不過長遠而言,香港電力需求只佔南網發電量的2%,影響不大,南網亦有多個供電源作強大網絡支援,而香港會研究延長本地發電機組作後備發電容量。
稱南網多元化 沒提多買再生能源
環保方面,文件指電網購電可為港引入南網的多元化能源,包括水電,減排力度較方案二高。文件並無交代電網購電方案背後,如何監管南網會為港採購更多再生能源,只稱南網會依內地政策,進一步使用清潔能源,賣電不會增加珠三角污染物排放。現時南網的電力,有56%為化石燃料,44%為非化石燃料,主要為雲南省水電。
港府2010年曾就長遠燃料組合諮詢公眾,當時建議大增核電,好處是便宜,每度電成本只有5毫,與煤電(約4至6毫)相若,確保電費不會大升。昨諮詢公眾的兩個方案則完全無提核電,而兩方案的發電成本均預期會倍增,變相市民沒有一個較便宜方案可選擇。
環境局發言人稱,與南方電網商討電價時,會參考澳門現時電價,每度電約8毫,但澳門直接由珠海輸電,香港則受地理因素影響,需興建新的基建項目如跨海電纜,屬龐大投資。不過發言人說,新增該項輸電設施,加強中港聯網,有助提升電力市場開放的空間,但不代表選擇這個方案,電力市場一定會開放,因為兩電仍可向南方電網買電。
黎廣德質疑方案少 諮詢文件不全面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質疑,諮詢文件不夠全面,沒有直接輸入核電或可再生能源的方案供選擇,又指輸入電力難以監察供港電力能源比例,市民亦難以得知買電價格是否合理。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指南方電網電力來源包括核電,要求環境局交代南方電網的燃料組合,反對表面買潔淨能源,實則「暗擴核電」。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