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政策隱然轉向 內房須「悶聲發大財」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20日 06:35
2014年03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晚飯後坐在沙發上,遠眺對面的新樓宇。樓宇是去年初開售的短期樓花,業主收樓後,陸陸續續有住客遷入上址,轉眼間亦已快一年。收到友人的飛鴿傳書,查詢他持有的單位可否加租。我把眼前的景象用相片以手機傳送給他,他看罷之後都不禁回覆一句﹕「Forget about it!」夜幕低垂,在遠處的華麗大廈中,有燈亮起的單位寥寥可數,已入住的單位可能不超過三成。在資本制度下,「有人無屋住,有屋無人住」比比皆是。事件的核心是,只怪房地產既是民生亦是投資。


最近的A股市場因兩會過後,加上首季宏觀因數字未如預期而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其中房地產相關公司卻在這時候有不錯的表現。A股市場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在A股操作只能順勢而行,逆向投資策略(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y)好像一點好處也沒有。將此現象跟A股前輩們請教,他們有以下的見解。


由調控樓市到「促供應」

首先,在過去一段時間,一手房地產的走勢不得不讓政府為之擔憂。因此,在投資界內普遍有着一個看法,房地產板塊絕對不能超配,因為房地產相關的緊縮政策隨時出台,這政策的威脅,彷彿一把利刀放在頭頂上。在新一屆政府中,民眾是主要重視的實體,因此房屋仍是工作的重點,但焦點可能跟以往有點不同。單純房價的調控既不容易收效,而且亦影響其他經濟環節,這種費勁而不獲民心的做事方法,已不為新一任政府所採用。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記者會中,他亦明確表達了對房地產的新政﹕不搞一刀切,分類調控,分城施政。而且,政府來年更着重「促供應」方面,因此,以往所謂的頭上利刀,亦有人開始相信已被拿走,造就了一波行情。


另外,在新思維中,二元市場的概念亦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在私人市場中,政府只致力營做市場化的競爭環境,政府會把大量的精力集中於基層房屋的需要,保障住有所居,解決住房基本需求。這對財務相對比較健全的上市房地產龍頭企業在其行業發展中更有利,亦是行情有變的其中一個因素。但在舊經濟被拋棄,新經濟概念被熱捧的洪流中,要這傳統板塊有比較強勁的估值重估的行情是絕不容易。相反地,如果他們慢步上揚,可能更容易符合「悶聲發大財」,這行業至高的特質!


安保投資亞洲區 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