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大柬國孤兒 盼帶希望回家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7日 21:35
2014年03月17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神學院去年9月多了一名一頭鬈髮、膚色黝黑的學生Phalla,來自柬埔寨、性格樂天的他,擁有非一般的童年。年近三十的Phalla,是被父母遺棄的孤兒,兒時拾荒維生,每天用眼淚又或食垃圾頂肚餓,終於病倒街頭,幸最後被送到孤兒院,一路讀書學習,成功在柬埔寨升大學,畢業後更在香港牧師鼓勵下到中大繼續進修。不過,Phalla畢業後不打算留港過較舒適的生活,決心返回貧窮的柬埔寨教書,只盼改變柬童的生命,「我愛這裏,但我要返回去,因為我想改變一些事情」。


在香港的大學讀書,對Phalla而言是全新的體驗,「這裏最有趣的是有很大的圖書館,我讀的柬埔寨大學沒有圖書館,一年只有一本教科書,這裏有很多書,要看很多文件和做研究」。


為追進度 不停看書本文章

然而,和不少外國學生一樣,Phalla面對最大的挑戰是語言,因課堂用廣東話上課,同學未必能完全替他翻譯。為跟上進度,Phalla唯有不停看書本和文章。


Phalla仍未適應香港生活,如香港物價貴,「我的同學和朋友找我一起吃飯,但我拒絕了,因為出街食飯貴」。他又苦於香港天氣寒冷,柬埔寨即使冬天也是很炎熱,近日天氣仍涼,雖然Phalla穿了很多衣服,晚上還是凍至睡不好。


儘管如此,Phalla還是很喜歡香港,「香港比較安全,一切都有系統,在柬埔寨則很危險,每天也有意外發生,如在晚上騎電單車,隨時會被打及搶劫」。但他沒有改變畢業後返回柬埔寨的決定。


街頭食垃圾重病 好心人送孤兒院

Phalla要改變的,是柬埔寨窮少年的命運。他於1985年在Prey Veng省的村落出生,那裏食物短缺,父母將他們四兄弟姊妹送到不同的地方,那時他到一間佛寺落腳,「那裏只有早餐和午餐,沒有晚餐,很肚餓,我每晚都會出去乞食,後來真的太肚餓了,我走出街執垃圾食」。一班街童還會到果園偷芒果食。


1997年,Phalla食垃圾食到重病,幸好一名女士在街上見他病重,就送他到接收一般孤兒的Unacas孤兒院,後來又得到黃克勤牧師的「開心樹」支持,終於得到新生。Phalla說,雖然食物仍不足夠,但他學會了種米、種蔬果,雖然被遺棄,但有很多朋友,就像大家庭般,「我很喜歡那時的生活」。


牧師鼓勵來港 中大修神學

Phalla在柬埔寨大學修畢英國文學後,獲黃克勤牧師建議來港讀書,應考兩次後,終獲中大獎學金來港。


Phalla又在柬埔寨開了自己的教會,名叫「Transforming Generation」,已有80名弟兄姊妹,他打算在港讀畢神學後,在當地開聖經學校,既傳教,亦教他們英文,「我想對他們分享我的經驗,讓他們知道自己也可以有所改變」。


明報記者 周展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