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家洛﹕分裂烏國 制衡歐美 引烏入歐 制衡普京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7日 06:35
2014年03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The preservation of a democratic civilization requires the wisdom of the serpent and the harmlessness of the dove. The children of light must be armed with the wisdom of the children of darkness but remain free from their malice.''

Reinhold Niebuhr, The Children of Light and the Children of Darkness, 1944.

烏克蘭分裂已成定局,問題只是克里米亞獨立是開始還是終結,事態發展絕對難料。筆者不是預言家,沒有水晶球,所以當有朋友要求用一兩句說話來定出烏克蘭危機的結局,只有婉拒!


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通過「獨立宣言」,如無意外,3月16日的全民公決會決定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通過這個程序,克里米亞就會宣布成為主權獨立國家,並會向俄羅斯聯邦提議,接納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說,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通過「獨立宣言」的決定正當合理,俄方將會完全尊重克里米亞即將舉行公投的結果。另一邊廂,烏克蘭國會議長、代總統圖爾奇諾夫則說,克里米亞議會通過「獨立宣言」的決定是不合法。烏克蘭憲法法院裁決,這次公投違反憲法。代總統圖爾奇諾夫簽署命令,宣布克里米亞議會的「獨立宣言」無效。而支持烏克蘭新政府的歐美各國都同聲譴責克里米亞「脫烏入俄」的連串舉動,質疑全民公決是否合法。


歐盟各國和美國至今皆採取經濟和貿易措施來支援和鞏固烏克蘭新政府,外交和政治方面更是各式各樣高姿態的同仇敵愾,歐美各國對制裁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亦有共識。話雖如此,如果俄羅斯不進一步向歐盟和黑海地區採取武力擴張的姿態,沒有人認為歐美應該軍事介入克里米亞,正面挑戰俄羅斯。歐美更着眼整個黑海地區的軍事平衡,而不是克里米亞何去何從的問題,更不是要藉克里米亞跟俄羅斯總統普京來一場正邪對峙。事實是,克里米亞在1954年以前一直是俄國的一部分,而且現在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所在地。今天俄軍已經控制了克里米亞關鍵的據點和得到克里米亞政府支持,而且俄羅斯人佔這裏人囗近六成,克里米亞就如2008年由格魯吉亞分裂出來、俄羅斯人控制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一樣,歐美對這些地方只是消極地不承認公投結果或索性不承認這些親俄地區獨立,也就是用強硬態度包裝束手無策的事實。


克里米亞和加里寧格勒

美國副總統拜登下星期出訪波蘭及立陶宛3天,尋求兩國確認履行北約防衛協作。白宮表示,拜登將分別會晤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的領袖,討論支持烏克蘭保護主權及領土,以及其他地區議題。拜登到訪的波羅的海地區,就有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這個屬於俄羅斯的行政區。這個臨海地區與波蘭和立陶宛接壤,但是與俄羅斯本土不接壤,面積1.5萬平方公里,冷戰時代是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整個地方是軍事禁區,蘇聯解體後一直由俄羅斯控制。即使今天被歐盟和北約成員國包圍,加里寧格勒隨時也可以被俄羅斯利用來對歐洲施壓。筆者可以想像,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之後,就會是「黑海地區的加里寧格勒」,由俄羅斯直接接管控制,令俄羅斯在歐洲的西北和東南兩個位置對歐洲地區安全構成一定威脅。


不過,烏克蘭東部各親俄的地區如果也想如克里米亞一樣加入俄羅斯,他們的算盤則未必打得響。因為普京不是另一個斯大林,他不會不顧一切去擴張,今天的俄羅斯也會計算到,大舉擴張版圖的代價,就是刺激國際社會重新思考新的圍堵政策來箝制俄羅斯的領土擴張,反過來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不過,如果俄羅斯鼓勵這些地區獨立,形成俄羅斯和親西方的烏克蘭中間的緩衝區,在歐亞板塊上造成新地區力量平衡,就更為符合成本效益。這個情况有如俄羅斯一直抗拒白俄羅斯正式加入,卻一直包庇援助當地獨裁政權一樣。事實上,俄羅斯對烏克蘭東部發揮實質的控制才是真正目的,未有迹象顯示普京有將烏克蘭一半併入俄羅斯的野心。


目前,俄羅斯藉着烏克蘭危機,不承認目前在基輔掌權的過渡政府,並且透過克里米亞的分裂來達至歐洲地緣政治版圖改變,平衡由北約和歐盟主導的局面。即使烏克蘭東部地區未必成功獨立,它仍然繼續是俄羅斯的棋子,牽制親歐美的政府,阻礙烏克蘭投向歐美陣營。明乎此,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周五在倫敦與美國國務卿克里舉行了6小時的會談後表示,莫斯科沒有入侵烏克蘭東南部的計劃,但將尊重克里米亞公投的結果。會談結束後,拉夫羅夫說,俄國與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仍未達成共識,不過補充說,他與克里的會談是「具有建設性的」。俄羅斯明顯不想現階段在克里米亞外再起新火頭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烏克蘭危機已經造成比領土爭議更大的課題,很可能會重塑歐亞和黑海地區的政治力量對比。雖然現實的領袖不想冒更大風險,但要找尋出路,就必須同時思考如何制衡普京。赤裸裸的現實主義(naked realism)或者道德完美主義(moral perfectionism)都不會很有用,因為前者主張向普京投降,後者主張出兵硬碰,前者不得人心,後者如前述也非歐美共識。因此,筆者認為,克里米亞是獨立還是併入俄羅斯,歐盟各國依然可以清楚說明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條件,並參考塞普路斯(一直受南北分裂的困擾)2004年成為歐盟成員國的經驗,動員資源協助烏克蘭民主和經濟改革轉型。與此同時,烏克蘭過渡政府正在與美國國防部和北約的相應部門舉行雙邊和多邊會談,以期獲得軍事技術援助。烏克蘭向北約靠攏而不加入北約,加上北約向波羅的海和黑海盟友加強支援,目的明顯地也是要制衡俄羅斯。這是一套顧及國際社會道義和形勢局限的策略,美國政治哲學家Alan Wolfe稱之為moralistic realism。


作者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延伸閱讀

1.Neal Ascherson, Black Sea, 1995.

2. Reinhold Niebuhr, The Children of Light and the Children of Darkness, 1944.

Alan Wolfe, Political Evil: What it is and how to combat it, 2012.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