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導賞﹕馬航MH370 失蹤之謎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6日 21:35
2014年03月16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天是馬航客機MH370失蹤的第九天。

多日來客機到底何所在,引起不少猜測,甚至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至於失蹤原因更是眾說紛紜。

加上來自馬來西亞官方有關客機的消息紊亂、矛盾,大家對情况的掌握也只能「估估吓」。

今期邀請了兩位前民航處長,談談他們對這次事件合理的假設。

我們渴望自由,飛行從來是人類的原始欲望,客機失蹤事件卻又挑起了我們對飛行的恐懼。

執筆之時還未傳來客機身處的位置。

還望飛機及乘客早日尋獲,真相盡快水落石出。

謎團1 飛機「漏氣」 全機人缺氧昏迷?

前民航處長樂鞏南在幾天前接受本報查詢時,曾估量過這次飛機失蹤可能與機艙「漏氣」﹙即「失壓」﹚有關。他解釋,飛機當時在巡航高度﹙約35,000呎﹚時,外邊氧氣只及地面的四分之一,所以機師要替機艙「加壓」,令機內有足夠的氧氣。但若機身有裂痕,漏出空氣,而機師忘記替機艙「加壓」,便會出現「失壓」情况。機艙內氧氣不足,可令機內所有人昏迷。

據報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曾發出警告,指在例行維修檢查中,發現了一架機齡14年的波音777客機,其機頂中間頂部衛星天線下,機身有一條16吋長的裂縫,另外有42架777客機有鏽蝕但沒有裂縫。FAA警告鏽蝕及微小的裂縫,都有可能引致飛機突然減壓,甚至解體。

最怕機師無察覺「失壓」

樂鞏南說,若及早知道飛機出現「失壓」情况,機師會進行緊急下降,在1分30秒之內將飛機急降至約離地12,000呎(有足夠氧氣的高度),打開機艙門,讓新鮮空氣進入機艙。緊急下降是否一個危險動作?「其實機師會經常操練。最怕是沒人察覺機艙『失壓』,於是所有人慢慢缺氧,失去知覺,釀成空難。」他說從前由香港起飛的航班也曾出現過這樣的情形,幸好及時發現得以緊急下降。如果機師昏迷,飛機會自動航行,「燃料將盡時便會以滑翔方式降落,機身放平,不會『直插』下去的。當然,無論在水面或陸地降落時撞擊力都很大」。

飛機「漏氣」是不少空難的原因,如2005年8月塞浦路斯Helios Airways一架波音737客機,就因為機艙「失壓」,正副機師昏迷及乘客因缺氧和低溫失去知覺,飛機自動飛行兩小時至燃料不足而撞山墜毀,全機 121人罹難。

謎團2 防冰系統失靈?

馬航MH370客機失去聯絡多天,仍找不到其位置,令不少人聯想到2009年的法國航空空難。當年5月31日,法國航空的447號班機,由巴西里約熱內盧飛往巴黎戴高樂機場,但起飛3個多小時後,在大西洋海面與地面失去聯絡。直至失蹤第七天,搜救人員才在海上發現少量飛機殘骸及屍體。至於飛機黑盒、飛機主要部分及大部分乘客的屍體,則在搜查工作進行兩年之後,於2011年5月才搜尋出來,證實機上228人全部罹難。

風速計探管結冰釀空難

樂鞏南說那次是因為風速計探管﹙Pitot Tube﹚結冰而失效,因而導致飛機失速,釀成災難。

早前網上也有流傳一段來自台灣東森新聞的短片,分析馬航MH370航班有可能因錯誤雷達信息,令航機飛入大至覆蓋幾百里的積雨雲(又稱「CB 雲」),這些厚雲內有冰雹、雷電、閃電,溫度更可低至-50℃,水氣非常之重。如機翼累積了冰,防冰系統又失靈,飛機難以負荷冰的重量,有可能因而失衡並滾轉而墜下……但另一位前民航處長林光宇說,根據3月8日的天氣報告,航線附近並沒有出現如此情况,所以這假設未必成立。

謎團3 空中解體?直墜大海?

林光宇分析,馬航MH370失踪,可能已在空中解體或墜入大海。「資料顯示飛機當時處於穩定的巡航的高度,並不是在起飛或爬升。估計可能是出於飛機結構的問題。即使飛機結構只有小部分出問題,都有可能釀成重大意外。飛機飛行靠機翼、機尾的水平砣保持平衡。如機翼是柔軟的組織,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受損,都會令浮力不平衡,令飛機不能高速飛行,或會在空中打滾,直墜海中。」

他說,若飛機在空中解體或直插水中,理應找到密集式散佈在陸上或海上的飛機碎片。然而多次據報發現客機殘骸的消息,馬國政府都證實與MH370客機無關。

未見物件浮面難理解

「那些一排排的飛機坐椅,即使掉進海底,但會因承受不住G-force(高速移動時承受的力道)而毁壞,總會浮上水面。」他說事件發生至今仍未找到碎片或殘體,真的很難令人理解,所以有關方面一定要找到飛機殘骸、機翼及俗稱「黑盒」的飛行記錄儀,以查明真相。

謎團4 從雷達系統憑空消失?

這次馬航MH370客機失蹤的另一謎團是飛機在雷達上失蹤。馬來西亞政府說,客機是在3月8日凌晨1點半從民用雷達消失,自此追蹤不到航機的方向。於是,大家恍然發覺科技發展先進的今天,原來飛機這樣大的物體也有可能在天空消失。又或者,是有人關掉了雷達系統?如是,究竟是誰做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早在客機失蹤公布之初,己引起恐怖襲擊、軍事活動、客機被騎劫及從機組人員的精神狀態及財務狀况等方面去猜測,但有關方面始沒有公布有關詳情,只道大家不要胡亂猜測,於事無補云云。

未公告事件全貌?

「這次客機飛行的航道非常繁忙,其實馬來西亞或越南的雷達應該覆蓋到的。再者,中國大陸亦調動了十個衛星進行搜索;美國也有消息指美國間諜衛星以熱能信號探測,沒發現有航機在空中爆炸的迹象。」他覺得各國政府應對飛機的情况有所掌握,只礙於種種原因沒有公告出來。

謎團5 飛行紀錄——黑盒vs.衛星

馬航MH370航班客機在起飛40分鐘後,機上通訊器(Transponder)便停止運作,令陸上的控制中心無法知道最後的飛行數據。日前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客機的兩個由勞斯萊斯出產的引擎向地面曾傳出數據,顯示飛機自雷達失蹤後,仍繼續飛行了4至5小時。雖然此說法一度被馬國政府否定,但美國協助搜救的隊伍有意從馬六甲海峽轉移至印度洋搜索。

衛星記錄花費大 難列必要

這次意外再度令人質疑,究竟是否應以衛星紀錄儀器即實時傳遞飛行數據,而非單單依賴俗稱「黑盒」的飛行紀錄儀?法航447空難,黑盒藏在水底兩年後才告尋獲,甚至毀壞。

林光宇解釋,其實以衛星實時傳送飛行數據,技術上是可行的︰「你看馬航MH370客機上的引掣也可以定期每30分鐘傳送有關引掣數據到地面。不過,由於以衛星實時傳送數據的所需資金不菲,所以現在只列為一項『Requirement』而不是必要。」

追蹤航班信息

這個Flightradar 24網站,是以「廣播式自動回報監視(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 Broadcast,ADS-B)」系統運作,通過ADS-B系統,陸上的航空交通控制中心可以接收到不同客機最新的資訊,如飛機型號、方向、高度及速度等。只要在網站首頁左邊的「Playback」輸入有關航班的日期和時間,再按 「Playback」,便可搜尋到當下及數天前航班的資訊。如你輸入「3月7日 17:00」(UTC,世界標準時間,較香港時間慢8小時),便能追蹤到剛從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起飛不久的MH370 / MAS370 航班,可惜待她飛行至17:30,便再沒有飛得更遠的消息了。

www.flightradar24.com

文 蔡琇莹

圖 網上圖片、資料圖片

編輯 沈可媛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