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碩﹕資源不平均 添醫患衝突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4日 06:35
2014年03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日前在全國人大北京團分組討論會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大外科主任劉忠軍表示,醫療糾紛不應該成為傷醫害醫藉口,提案將醫院納入公共場所治安管理範圍。劉忠軍發言時介紹,最近一段時間,傷醫害醫事件頻繁發生,但社會輿論在關注這些事件時,首先不是想到嚴重的傷醫害醫事件是犯罪行為,而是先提及醫療糾紛。


提升保安耽誤治療

在醫患矛盾日益加劇的今天,這位醫生代表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提出如此提案,筆者也想支持下。可轉念一想,如果真正實施的話,我下次去醫院看病首先要過一道「安檢門」,然後還時不時地有安全巡查人員巡邏,怎麽感覺都不是滋味,如果遇到急症,「安檢門」是否貽誤最佳救治時期?仔細分析,對於此提案,還是慎重為妥。


對於屢屢發生的醫患糾紛個例而言,筆者不想輕易分析孰是孰非。實際上,醫患矛盾頻發的根本原因在於社會優質醫療資源分佈的嚴重不均衡和雙方利益博弈偏差。睜眼看看,那些所謂的「三級甲等」醫院裏面,每天都是熙熙攘攘,人滿為患,一名醫生每天要面對數以十計,甚至數以百計的患者,體力與智力的嚴重透支導致一顆顆「仁心」變冷、變硬。而那些社區的小醫院,尤其是農村一些診所,由於缺乏患者光顧,留不住醫生,人才外流情况嚴重。如此現狀造成了醫患關係走入「冰期」,一堵「信任危機」的高牆也樹於醫患之間。


醫生與患者雙方利益博弈過程中的偏差導致了矛盾加劇。對於醫療消費過程中的消費者,患者多處於被動狀態,面對醫生的技術價值沒有被合理衡量的現實困境下,當付出金錢也無法換來「健康與生命」之時,個別消費者的心態扭曲,導致了惡性暴力事件。當然,作為消費過程的服務者,雖不能成為「天使」,也不能成為既要錢又奪命的「魔鬼」,敬畏生命理應成為利益博弈過程的最後一道防線。


心態扭曲引致暴力

從屢屢發生的醫患衝突中不難看出,這場衝突沒有贏家,最終是兩敗俱傷。所以,消除醫患矛盾,僅僅只有「管理」的單向思維是遠遠不夠的,靠「醫療制度改革」也不能包治醫患之間所有的「疑難雜症」。筆者認為,消除醫療資源配置的不均衡狀態,合理引導人們理性處理醫患糾紛,讓醫患關係在法律的軌道中運行,既需要制度的「頂層設計」的剛性約束,又需要在發展的實踐中「摸着石頭過河」的人性化思維,才能使醫患這對「冤家」達至和諧狀態。


(作者郵箱:larryhuangshuo@gmail.com)

作者是內地時事評論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