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希望與絕望之間 唯奮鬥才是實存 /張文光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2日 06:35
2014年03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山雨欲來風滿樓,張德江在人大政協,說出政改的強硬立場:「堅定不移地支持香港根據《基本法》循序漸進發展民主,但特首選舉要符合香港的實際情况,符合《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行政長官要符合愛國愛港的標準。」


強硬有迹可尋。去年3月,喬曉陽的深圳講話已露端倪,他說:「不能允許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這是設計香港行政長官普選方案的一條底線。」


往後,黨報《環球時報》不斷開火,批評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指控他向香港的政黨領袖,提出「民主派也可參加2017年特首普選」,意圖插手干預香港事務。


差不多同時間,香港左派輿論,圍攻民主派領袖與台獨的施明德接觸,試圖在香港進行台灣化的顏色革命,只差沒有點名:誰是「香港的李登輝」?

一連串的輿論和動作,指向一個重要的推論:香港特首普選可以是美國顏色革命的一部分,人民內部矛盾可轉化為敵我矛盾。


懷着這樣的心思看香港的政治動態:本土派拉起港英旗或龍獅旗,闖入解放軍營,在廣東道「驅蝗」,固然是顏色革命的挑釁,必須打擊。


學民思潮的全民提名和五區公投;佔中三子的和平佔中與電子公投;真普聯的三軌方案與負責人台灣之行,也走到敵我矛盾的邊緣,孕育中央強硬應對的內因。


中港互不信任的惡性循環,引發人大政協《北風與太陽》的香港版,中央咆哮的北風捲起香港千重浪。


其實,警示早已出現,人大政協會議之前,中央突然通知特區政府,原定今年9月的APEC財長會議移師北京,表面是技術安排,背後是警戒香港。


未來,還有更多經濟牌可能出現。中國,已遠離1980年代中英談判的歲月,極需香港的外匯和資金。中資,已深入香港的經濟領域,對香港市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張德江的講話,政治之外還有經濟:「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是對香港提升競爭力的挑戰。」潛台詞是說:香港之外,還有上海;長遠而言,還有更多的「類香港」。中央對香港的優惠,並非必然,香港好自為之。


張德江將普選掛鈎國家安全

當然,最矚目的還是政治,張德江將特首普選與國家安全掛鈎,定性鮮明。張德江說:「香港落實普選不僅關係到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也關係到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鄧小平年代,收回香港主權已是目的。習近平年代,中美鬥爭成為新世紀的戰略。美國重返亞太之後,連香港特首普選也成為國家安全的一部分。


一個立場,三個符合,關鍵在於:讓中央認可的「愛國愛港」人士當特首,消解顏色革命和對抗中央的憂慮。


什麼是特首的「愛國愛港」,港人與中央有着觀念的分歧。


港人熟悉的愛,是愛民族、愛文化、愛人民。因此,港人要求平反六四,爭取釋放劉曉波,為四川地震籌款,反日侵佔釣魚台,反對特區政府,甚至要求特首下台。


然而,中央要求香港特首,不能完全擁抱「香港式的愛」。政治要與中央保持一致,否則便是對抗中央,在中港衝突與動盪的關鍵時刻,帶來顏色革命的危險。


張德江直白地說:「一國實行社會主義,兩制奉行資本主義,不能因為香港奉行資本主義便否定社會主義、排斥國體和政制。」


國體與政制的核心,是一黨專政的中國社會主義。


按中央的政治設計,香港普選的特首必須承認和接受這政治現實。第一次特首普選,甚至更長的歲月,特首只能出自建制派,才有足夠的安全系數,保障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因此,特首的提名篩選不可避免。


展望未來,只要中美鬥爭繼續存在,美國重返亞太政策不變,香港顏色革命憂慮仍在,特首還要篩選下去,真普選更加遙遠。


這是香港的現實和悲哀,是中港衝突和悲劇的所在。


中央可曾想過:換湯不換藥的小圈子提名,產生一個經篩選才普選的特首,只會讓特區政府更難管治,香港的亂局還會深化,這是中央希望的局面嗎?

中央可曾想過:為了真普選的基本人權,港人期待和奮鬥了30年,若換來虛假的特首普選,港人受騙和憤懣之情,只會使抗爭更加激烈,人心更是分離,這是中央希望的局面嗎?

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怎能通過篩選的特首方案,接受一場「帶着鐐銬的選舉」,沒有不同政見的代表參與,讓過半市民投下違心的票?

特首普選將如林鄭月娥所說,是鏡花水月,因為中央從未真心相信港人,憂慮港人支持顏色革命,藉普選的特首反對中央。


這是香港的主流民意嗎?港人只渴望有真普選,按民意管治這個地方,讓香港重現經濟活力,讓香港市民安居樂業,共享繁榮安定與民主自由。


絕大部分港人,從未想過香港獨立,從未想過顏色革命,為什麼因為幾支港英旗和龍獅旗,個別本土主義者的挑釁,中美國際舞台的鬥爭,六四維權立場的差異,和平佔中與公民提名,將香港人民內部矛盾轉化為國家安全的挑戰,互不信任,互相攻防,導致中港的衝突愈走愈激?

真普選長遠有利國家安全

在政改的關鍵時刻,請中間力量站出來,發出香港人主流的聲音,讓中央清楚知道,小圈子提名篩選是死胡同,只有建制派參與是假普選,真普選不是為了顏色革命,而是為了香港的長治久安,有利於香港人心的回歸,長遠有利於國家的安全。


同樣地,林鄭月娥領導的政改3人組,要鼓勵中間力量打破沉默,要推動對話可繼續進行,要真確反映香港民情,游說中央相信港人,朝着沒有篩選的路、中港互信的路前行。倘若鷹派與激進派主導輿論,真普選的共識只會更渺茫。


畢竟,真普選是港人30年的奮鬥與希望,生於斯長於斯的人怎會陌生?

30年來,民主的路艱辛漫長,普選的夢遙遙無期,但港人從沒有氣餒,讓人想起魯迅的《野草》: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民主,希望與絕望之間,唯奮鬥才是實存。不能看見光明,就要反抗黑暗;舊一代未完成,新一代竟其志。反省過去的失敗創傷,忘掉背後的冷嘲熱諷,凝聚港人的力量,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就是香港的民主路,只要走着,便會有路;只要有路,便是希望。


張文光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