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女兒11歲,自小很妒忌6歲兒子,常要我公平看待他們。像走在路上,我拖着小兒子時,女兒必須要我也拖着她,否則就發脾氣,但有時路面狹窄,根本無法拖兩人。我曾靜心解釋,但她不明白,我讚弟弟一句,她立刻要我讚她。我對他們一樣疼惜,甚至自覺對姐姐更疼惜多一點,不明白她為何這樣,多次解釋亦不理解;以為她年紀漸長便會懂事,但情况似乎愈來愈嚴重,該如何辦?
父母或不自覺忽略年長子女
答﹕大女兒的表現或源於各種原因。追溯你兒子出生時,女兒僅5歲,媽媽由懷孕到誕下孩子,可能忙於照料新生兒,無意間忽略了她,女兒心內的恐慌、焦慮逐漸累積,從而產生現時的反應;但假如媽媽在兒子出生前後能兼顧照料女兒,她卻有偏激的表現,則也許是家長以為對子女一視同仁,其實不自覺間已忽略了她。比方很多家長認為年長的孩子應懂性、明事理,更經常在孩子面前表達這想法,大女兒會感受到壓力,發現家長突然期望她長大,而弟弟未出生前從來沒有這種期望,她會不開心,甚至將之投射到弟弟身上。
長幼子女同樣渴求關注
你說「對他們一樣疼惜」,有時候孩子看到的,卻是另一幅畫面。上面提到部分家長對較年長的孩子有期望,認為他們要表現得成熟一點,但孩子的感受卻是﹕只看到家長對待長幼子女有別,感覺不公平。無疑,家長對年長子女會有要求,但不要因為孩子排行最長,就要特別明白事理,理應建基於作為人,成長到某個階段,要有相應的成熟表現,對年長年幼的孩子都一樣。
公平給予稱許 鼓勵和睦相處
大女兒要你讚弟弟時又讚她,看到她渴求被父母關注,尤其她漸長大,往往要做到某個標準才得到讚賞,相反年幼的弟弟容易得人疼愛,她擔心父母不再留意她,缺乏安全感。建議平日多留意她,若發現她真的擔憂不受大人注意,不妨發掘可以欣賞她之處,給予嘉許。你毋須讚兒子時又讚她,簡單如她能安靜的完成功課,便可稱讚她;又如看到姊弟平和相處,亦可以表示欣賞,讓她明白父母經常有留意她。
資料提供﹕香港明愛家庭啟導成長計劃培訓主任葉麗貞
父母或不自覺忽略年長子女
答﹕大女兒的表現或源於各種原因。追溯你兒子出生時,女兒僅5歲,媽媽由懷孕到誕下孩子,可能忙於照料新生兒,無意間忽略了她,女兒心內的恐慌、焦慮逐漸累積,從而產生現時的反應;但假如媽媽在兒子出生前後能兼顧照料女兒,她卻有偏激的表現,則也許是家長以為對子女一視同仁,其實不自覺間已忽略了她。比方很多家長認為年長的孩子應懂性、明事理,更經常在孩子面前表達這想法,大女兒會感受到壓力,發現家長突然期望她長大,而弟弟未出生前從來沒有這種期望,她會不開心,甚至將之投射到弟弟身上。
長幼子女同樣渴求關注
你說「對他們一樣疼惜」,有時候孩子看到的,卻是另一幅畫面。上面提到部分家長對較年長的孩子有期望,認為他們要表現得成熟一點,但孩子的感受卻是﹕只看到家長對待長幼子女有別,感覺不公平。無疑,家長對年長子女會有要求,但不要因為孩子排行最長,就要特別明白事理,理應建基於作為人,成長到某個階段,要有相應的成熟表現,對年長年幼的孩子都一樣。
公平給予稱許 鼓勵和睦相處
大女兒要你讚弟弟時又讚她,看到她渴求被父母關注,尤其她漸長大,往往要做到某個標準才得到讚賞,相反年幼的弟弟容易得人疼愛,她擔心父母不再留意她,缺乏安全感。建議平日多留意她,若發現她真的擔憂不受大人注意,不妨發掘可以欣賞她之處,給予嘉許。你毋須讚兒子時又讚她,簡單如她能安靜的完成功課,便可稱讚她;又如看到姊弟平和相處,亦可以表示欣賞,讓她明白父母經常有留意她。
資料提供﹕香港明愛家庭啟導成長計劃培訓主任葉麗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