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慎防盲投清潔能源產業 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1日 06:35
2014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極端的氣候變化,令全球各國積極正視環保議題,紛紛提出環保節能政策。對此,澳洲和美國於發展及扶持環保節能產業算是始祖,以美國為例,奧巴馬上任總統後,政府對環保節能政策更是大力推動,除落實《清潔能源法案》,大規模補貼清潔能源項目,亦設定「2035年美國80%電力來自清潔能源」的總體目標。簡單而言,「清潔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以及可再生的能源,例如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地熱能等。


中國方面,於「十二五」規劃推出一系列環保節能政策,並將環保產業列入「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明確指出解決節能環保問題。


各國政府推動環保節能是大勢所趨,雖然清潔能源只是佔全球能源的約2%,但是卻佔每年全球能源增長的其中一半,其潛力不容低估。


前期資本投放大 槓桿效應微

相關產業衍生龐大商機亦是事實,亦吸引不少年輕人入行創業。據筆者了解,現時不少創投基金都看好內地清潔能源將是未來一個快速發展行業,因此四出搜尋「明日之星」,希望能為這些新興產業發展初期提供資金協助;現時全球約20%的創投基金(VC)集中於清潔能源項目,不少以前專注IT行業的VC人才也轉到這方面發展。


然而,同樣是創新科技,IT和能源的創新的資本結構不同,使不少矽谷精英損手。


傳統投資IT賴以成功的J-Curve,能借助IT行業本身的營運槓桿(operational leverage),再配以全球化的規模效應,一擊即中後便本小利大;但相反,能源行業不單前期的資本投入大,而且,往後的擴展仍然依賴資本投放,於是相對的槓桿效應減低。


低技術環保產業 產能過剩

另一方面,一些低技術含量的環保節能產業入場門檻低,致使供應過多,產能過剩;這個問題,不單是中國獨有,之前美國政府扶持下的綠色經濟,也造就了不少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因此投資前,大家宜認清目前清潔能源市場的發展潛力與空間、相關扶持政策細則、企業的經營理論、成本、產品質素及同業對手質素等。


[黃元山 經管人語]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