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傳統系列來到第三集,繼續談談家具,訪問對象依然和上次的翰明家具有關,不同的是,上期講家具買賣,今次講家具復修;訪問對象也不再是店舖的老闆劉繼森先生,而是他工場的麥師傅和楊師傅,前者主理木工,後者負責漆工,二人聯手使不少老家具延年益壽,甚至重獲新生。
維修:修理破損 復修:還原原貌
先說「維修」和「復修」的分別,一字之差卻相去甚遠。「維修」只是把東西破損或壞掉了的部分,以各種方式修理妥當,回復應有的功能便可;「復修」的層次則更高,以還原東西本來的面目、原來的樣式為目標。以家具為例,如破損部分嚴重、缺件,甚或破爛至連原貌是如何都無法知道時,復修的工序便要由考證家具原來的樣式開始,再以相同或類近的木材,以傳統的工法補料及重新組裝,過程中還要小心避免傷及家具的老皮殼,簡直就如高風險的手術一樣,當然,這家具手術卻難不倒經驗老到的麥師傅啦!
木工
月入卅蚊咩都要做 麥師傅唔轉工
麥師傅,十五歲開始在土瓜灣炮仗街184號地下一家具工場學師,學的是傳統中國家具,師父就是舖頭老闆,是上海人,當時連一家在港的法國工程公司也找他們訂做家具。那時候麥師傅由一般粗活開始,再到刨木、鋸木、出榫等一一學習,歷時三、四年,然後晉身大師傅行列。到八九十年代,隨着香港工業北移,訂做家俬的生產都搬到了大陸,麥師傅便改到九龍灣另一店舖工作,輾轉再加入劉繼森先生的工場,一做便是廿年。麥師傅一邊拿出各樣工具,一邊說:「家做畫框之類的復修比較多,家具也有,由另一家公司交來的訂單、客人自己拿來的都有。我哋當年學師得卅蚊個月咋,但咩都要做,所以樣樣都識㗎!不過做我哋呢啲就好難搵食,所以師兄弟都一早轉晒做裝修囉!唏,木工嘅嘢,講起嚟幾版紙都包保講唔晒呀!」一張張珍貴的舊照片,和牆上一把把他特意收藏、現時已買不到的老工具,足見他對木工的幾十年感情。「最難忘的復修經歷?有個客件家俬好鬼爛,但係民國時期阿爺輩傳落,唔捨得,佢搵咗我好多次,我最後幫佢整好,交貨時個客開心到呢!後來移民帶走埋,我都覺得好有滿足感。」對於過去的點滴、學到的技術和知識,麥師傅不諱言希望能一一流傳下去:「舊相我scan晒放咗上雲端啦!手藝嘅嘢,啲朋友成日話想學,我遲下都想抽時間教吓班,起碼等人知道啲傳統工夫呀嘛!」
漆工
逐層磨工夫多 楊師傅退休當細藝
另一位同樣精神飽滿的楊師傅,自言已經退休,現時純粹當是一些「細藝」。「哈哈!仲做?我都攞咗長者卡啦!家無人好似我哋咁用生漆啦,梗係啦!工夫多嘛,一層一層咁做,又要係咁磨,要好有心機。本來響香港買開嗰間都已經無賣,我哋用呢啲漆都要喺大陸買落嚟。」楊師傅雖不時把「年紀大了」掛在口邊,但其熟練的上漆技巧和用心的工作態度,年輕一輩實難望其背項。所謂生漆,其實是漆樹的樹液,是種帶有刺激性的物質,直接觸摸會敏感,現時楊師傅買回來的,是成分已經調校好了的製成品,可立即使用,然而施工的程序甚為繁複,步驟大約如下:先以粗沙紙把家具打磨好,然後「披灰」,即以生漆混合石膏粉,以布用力抹於家俬上,把木眼漿住,後以水磨沙紙打磨,然後是乾的中沙紙打磨,接着第二次披灰,重複水磨沙,最後是用乾的幼沙紙磨,成為如女士化妝前的粉底般;待乾後可上色,顏色由師傅調校,最後是稱為「卡漆」的工序,同樣是以布用力抹於家俬上,至少卡漆四五層才算完成,視乎光澤的效果。而生漆這天然物料比較特別,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會較快乾,且有絕緣及抗火的功能,就算放上了熱的東西也不會「有烘」,更不會如光油般日子久了「起白」。因生漆滲透了木的纖維而不止留在表面,故能保存二三百年的效果,怪不得也是棺木表面塗料的不二之選。可惜這優良的原料和手藝在香港已愈來愈少人懂得使用了……
後記
「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將要逝去,總想挽留……」每次採訪一些和傳統或手藝有關的人和事,腦海總是不期然響起這幾句歌詞,無奈地看着種種老東西悄然別去,難免糾結。是棄弱留強、自然淘汰的必然定律?這種欠缺人情味的答案始終難教人信服,現今種種技術、發明、產品,甚至思想,哪有不是建基於昨日經驗的累積?唯有相信,世上所有的傳統,其實都不曾消失,只是以另一種面貌成就了我們今日的生活,又或者老東西、舊事物雖然不再是我們日常,但總會以不同方式承傳了下來,「觸木」這專欄,也算是其中一種吧?
翰明家具復修工場
香港上環東街44號地下
欄目簡介
英文「Touch Wood」,有驅散噩運的意思,有說和廣東話的「大吉利市」意思相近。無論如何,木頭和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由原始人鑽木取火,到用木搭建房屋,利用木筏渡河,製作家具,及至各種藝術設計等,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此本欄目命名為「觸木 Touch Wood」,正希望把一些和木有關的人、事和地方,以至簡單的DIY創作和各位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王天仁,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超過十年,活躍於不同類型展覽、跨界合作和項目策劃,亦積極擔任教育工作,近來透過不同平台,以文字分享所見所想。
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文、圖 天仁
編輯 顏澤蓉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