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小行星解體,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以極慢速度分裂成約10塊碎片。
緩慢分裂成10塊
這顆編號為P/2013 R3的小行星去年9月首次被發現,因看上去「模模糊糊」,科學家認為不尋常。他們利用設在夏威夷的地面望遠鏡進一步觀測,結果在一團直徑與地球相當的塵埃中,發現了3塊碎片。哈勃太空望遠鏡更拍得小行星解體情况,它分裂成約10塊碎片,每塊都有彗星一樣的尾巴,最大的4塊碎片直徑近200米,約兩個足球場般長。
領導研究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朱伊特(David Jewitt)表示,這顆小行星從去年初開始分裂,碎片分離時速只有約1.6公里,比人們散步還慢。這麼慢的速度說明它並非與另一顆小行星發生碰撞後分裂,因為碰撞導致的分裂一般比較猛烈。此外,該小行星與太陽相距4.8億公里,溫度極低,因此也不可能因內部冰層升溫揮發導致承受不住壓力而分裂。
料吸收陽光後自轉分裂
朱伊特估計,小行星是吸收了陽光後自轉速度加快,最後在離心力作用下緩慢分裂。他說,這顆重20萬噸的小行星最終會成為流星的豐富來源,其中大部分會「葬身」太陽,但也有小部分可能成為地球大氣層中劃空而過的流星。
緩慢分裂成10塊
這顆編號為P/2013 R3的小行星去年9月首次被發現,因看上去「模模糊糊」,科學家認為不尋常。他們利用設在夏威夷的地面望遠鏡進一步觀測,結果在一團直徑與地球相當的塵埃中,發現了3塊碎片。哈勃太空望遠鏡更拍得小行星解體情况,它分裂成約10塊碎片,每塊都有彗星一樣的尾巴,最大的4塊碎片直徑近200米,約兩個足球場般長。
領導研究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朱伊特(David Jewitt)表示,這顆小行星從去年初開始分裂,碎片分離時速只有約1.6公里,比人們散步還慢。這麼慢的速度說明它並非與另一顆小行星發生碰撞後分裂,因為碰撞導致的分裂一般比較猛烈。此外,該小行星與太陽相距4.8億公里,溫度極低,因此也不可能因內部冰層升溫揮發導致承受不住壓力而分裂。
料吸收陽光後自轉分裂
朱伊特估計,小行星是吸收了陽光後自轉速度加快,最後在離心力作用下緩慢分裂。他說,這顆重20萬噸的小行星最終會成為流星的豐富來源,其中大部分會「葬身」太陽,但也有小部分可能成為地球大氣層中劃空而過的流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