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星期天的遊行清楚說明,《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襲,受傷害的不只是他本人,還有廣大的市民。在政治氣氛沉鬱人人憂心重重的今天,不少人認為香港還可自恃的,便只剩下法治和自由兩根支柱。兇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施暴,肆無忌憚地輕蔑法紀,便是向我們的法治傳統宣戰;他們精心部署向一名新聞工作者猛砍亂斬,客觀效果必然會令媒體日後有所忌諱,記者朋友在維護公眾知情權時難免多了一重顧慮,添了幾分壓力。說這宗案件無損新聞自由的人,不是腦筋出了問題,便是護主情切對號入座而口出狂言。
然而,無情的6刀所摧殘的,還有在這個價值混亂民心浮躁的世代最需要的理性持平的處世態度。
幸災樂禍
很諷刺地,在兇案發生不久之前,不少輿論對劉進圖的態度,卻又是另一回事。當《明報》撤換總編輯的消息傳出後,主流意見固然是關心《明報》老闆是否會借此壓制編務自行滅聲,但也有部分聲音對劉進圖的遭遇有點幸災樂禍,認為《明報》對特首梁振英總是小罵大幫忙,甚至是隱形「梁粉」。對此,總編劉進圖更是責無旁貸,所以他被貶實在是「現眼報」,至少也不見得是壞事。這種意見固然有欠公允,但重點是它充分反映出今天的政治張力。
近年在由上而下貫徹始終的求控制、講穩定的主旋律下,中央大員個個開口國家安全,埋口一國為先,所強調的就是要對異見不得縱容寸步不讓。上樑不正下樑歪,只懂唯唯諾諾的特區官員只會層層加碼過猶不及,與公民社會泛民政黨的關係更是每况愈下。今天如雨後春筍的「愛國」團體、保皇組織,更是張牙舞爪表現猖狂,對中央看不順眼的人動輒喊打喊殺盡情挑釁,文有文鬥武有武攻。面對這股逆流,市民難免心感憂戚,害怕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會受到損害,擔心我們所嚮往的核心價值將被摧殘。在這種情緒下,我們總期望有人能站出來替我們說句人話,能為我們出一口氣,至少能壓一下這些邪魔外道的氣焰也是好的。也在這種氛圍下,我們把這種期望投射到傳媒身上,慢慢也不自覺地純粹以一種道德角度去判定傳媒優劣。就是說,是否敢於批評政府勇於攻擊建制,便成為了評定個別媒體好壞的首要準則。敢言獨立無懼權貴固然是難能可貴的美德,也是新聞工作者敢於揭露社會黑暗和政府失誤的重要支持,但把這種期望視為判斷媒體好壞高低的「唯一」標準,卻不一定是好事。把這種思維方式延伸下去,很容易會催生只求有態度,結論先行甚至以情害理的媒體運作方針。
新聞工作者當然要有價值判斷,新聞報道與時事評論也是相互關連的,但兩者卻並非完全是同一回事。前者要求事實支持,要盡可能詳細地交代事情始末,也應給予當事人一個公平對待,讓公眾對事件有深入的掌握,對錯大可由讀者自行取捨。至於後者,便可有更多的價值判斷和主觀論述,只要是言之成理合乎邏輯,論者大可按照自己的立場取態自由發揮暢所欲言,是左傾還是保守,是親共還是對抗,各自表述悉隨尊便。可惜,刻下的媒體,有更多的朋友混淆了兩者,對提高公眾的知情權和對公共事務的掌握,不一定有幫助。更甚的是,當觀點和立場是否有事實支持,消息是否可靠也變成了次要考慮,我們也在不知不覺間蠶食着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這種做法推到一個極端,便是有報章以小道消息為頭條,以個人猜測為新聞,以政治八卦代替專業分析的做法。
當傳媒淪為純粹感情宣泄工具
我們對不公不義、歪理邪行表示厭惡,便更不應被這些邪念支配我們的思想和判斷,不能不加思索地把任何自我定位為黑暗的對立面的行為合理化,全盤接受照單全收。倘若如此,我們實在已不知不覺間被這些歪理侵蝕我們的思維,破壞了我們的是非之心,讓仇恨憤怒情緒蓋過了我們對真善的追求。而當傳媒淪為純粹是一種感情宣泄的工具,其實也是一種倒退,對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秩序也是一種傷害。
《明報》選擇的,明顯是另一條道路。在人人義憤填胸蠢蠢欲動的今天,《明報》還追求着以事論事、堅持深入調查平衡報道的手法,自然會被視為與時代脫節。在現實中記者往往無法對社會事件有全面掌握,也許令他們對政府的批評有所節制留有一手,甚至疑中留情。這些情况會令部分人覺得《明報》立場飄忽,甚至骨子裏只是保皇黨建制派。這種評價是否公允,大家可自行判斷。但到今天她還努力以事實說話,敢於以理性態度講道理,不求一時掌聲而隨俗,甘於承受譏諷也要堅守新聞工作應有的專業態度,在這個劍拔弩張非黑即白的時代,更是難能可貴,這也許也是我這種頭巾氣重的書生的最後心靈歸宿。劉進圖彷彿把《明報》這種氣度在他身上完全呈現出來:他看似弱不禁風低調沉潛,平日語調平和不出惡言,但卻辭鋒犀利論調堅強,在眾聲喧嘩的世代盡力保持冷靜清醒,總是試圖以道理去說服公眾。這就是為何這殘暴的6刀,足以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
滿地鮮血不單是他個人生命的流逝,也象徵我們的社會文明逐步消失。它所殘害的,不只是一個人、一張報紙,還有我們所推崇的文明社會必須具備的理性態度和以理服人的原則。假如這種講道理的態度最終也被摧殘殆盡,社會的撕裂分歧的對立只會進一步惡化擴張,香港便只能往下沉淪,萬劫不復。
對鍾天祥說幾句話
最後,作為一個《明報》的作者和長期讀者,我也想借此對極有可能出任《明報》總編輯的鍾天祥說幾句話。鍾先生你即使不太懂廣東話,但你親身參與了周日的遊行,公眾的聲音你肯定是聽見的。所以,假如你真的會珍惜《明報》的傳統,以弘揚新聞自由為己任,你應知道你是如何受上天眷顧,可以在這個受廣大市民愛戴支持的新聞機構工作,有機會在這個高度珍惜言論自由社會內大展拳腳,我也深信你能得道多助事事順境。相反,假如不幸地如《明報》員工和公眾所憂慮的一樣,你的任務是要扼殺《明報》員工的編輯自主,你的工作是以討好權貴為大前提的話,你必須清楚知道,本地知識界、新聞界以至社會輿論都會對你關注有加,對你的一言一行編務方針都會巨細無遺地注視着,社會各界也會一如以往毫不留情地對你予以鞭策督導。你要完成任務,恐怕只會事倍功半,舉步維艱。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浪費青春,要與香港社會為敵,最終要碰到焦頭爛額呢?榮辱成敗,一念之間,還望你好自為之知所進退。
新力量網絡網址 : http://www.facebook.com/synergynet.hk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然而,無情的6刀所摧殘的,還有在這個價值混亂民心浮躁的世代最需要的理性持平的處世態度。
幸災樂禍
很諷刺地,在兇案發生不久之前,不少輿論對劉進圖的態度,卻又是另一回事。當《明報》撤換總編輯的消息傳出後,主流意見固然是關心《明報》老闆是否會借此壓制編務自行滅聲,但也有部分聲音對劉進圖的遭遇有點幸災樂禍,認為《明報》對特首梁振英總是小罵大幫忙,甚至是隱形「梁粉」。對此,總編劉進圖更是責無旁貸,所以他被貶實在是「現眼報」,至少也不見得是壞事。這種意見固然有欠公允,但重點是它充分反映出今天的政治張力。
近年在由上而下貫徹始終的求控制、講穩定的主旋律下,中央大員個個開口國家安全,埋口一國為先,所強調的就是要對異見不得縱容寸步不讓。上樑不正下樑歪,只懂唯唯諾諾的特區官員只會層層加碼過猶不及,與公民社會泛民政黨的關係更是每况愈下。今天如雨後春筍的「愛國」團體、保皇組織,更是張牙舞爪表現猖狂,對中央看不順眼的人動輒喊打喊殺盡情挑釁,文有文鬥武有武攻。面對這股逆流,市民難免心感憂戚,害怕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會受到損害,擔心我們所嚮往的核心價值將被摧殘。在這種情緒下,我們總期望有人能站出來替我們說句人話,能為我們出一口氣,至少能壓一下這些邪魔外道的氣焰也是好的。也在這種氛圍下,我們把這種期望投射到傳媒身上,慢慢也不自覺地純粹以一種道德角度去判定傳媒優劣。就是說,是否敢於批評政府勇於攻擊建制,便成為了評定個別媒體好壞的首要準則。敢言獨立無懼權貴固然是難能可貴的美德,也是新聞工作者敢於揭露社會黑暗和政府失誤的重要支持,但把這種期望視為判斷媒體好壞高低的「唯一」標準,卻不一定是好事。把這種思維方式延伸下去,很容易會催生只求有態度,結論先行甚至以情害理的媒體運作方針。
新聞工作者當然要有價值判斷,新聞報道與時事評論也是相互關連的,但兩者卻並非完全是同一回事。前者要求事實支持,要盡可能詳細地交代事情始末,也應給予當事人一個公平對待,讓公眾對事件有深入的掌握,對錯大可由讀者自行取捨。至於後者,便可有更多的價值判斷和主觀論述,只要是言之成理合乎邏輯,論者大可按照自己的立場取態自由發揮暢所欲言,是左傾還是保守,是親共還是對抗,各自表述悉隨尊便。可惜,刻下的媒體,有更多的朋友混淆了兩者,對提高公眾的知情權和對公共事務的掌握,不一定有幫助。更甚的是,當觀點和立場是否有事實支持,消息是否可靠也變成了次要考慮,我們也在不知不覺間蠶食着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這種做法推到一個極端,便是有報章以小道消息為頭條,以個人猜測為新聞,以政治八卦代替專業分析的做法。
當傳媒淪為純粹感情宣泄工具
我們對不公不義、歪理邪行表示厭惡,便更不應被這些邪念支配我們的思想和判斷,不能不加思索地把任何自我定位為黑暗的對立面的行為合理化,全盤接受照單全收。倘若如此,我們實在已不知不覺間被這些歪理侵蝕我們的思維,破壞了我們的是非之心,讓仇恨憤怒情緒蓋過了我們對真善的追求。而當傳媒淪為純粹是一種感情宣泄的工具,其實也是一種倒退,對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秩序也是一種傷害。
《明報》選擇的,明顯是另一條道路。在人人義憤填胸蠢蠢欲動的今天,《明報》還追求着以事論事、堅持深入調查平衡報道的手法,自然會被視為與時代脫節。在現實中記者往往無法對社會事件有全面掌握,也許令他們對政府的批評有所節制留有一手,甚至疑中留情。這些情况會令部分人覺得《明報》立場飄忽,甚至骨子裏只是保皇黨建制派。這種評價是否公允,大家可自行判斷。但到今天她還努力以事實說話,敢於以理性態度講道理,不求一時掌聲而隨俗,甘於承受譏諷也要堅守新聞工作應有的專業態度,在這個劍拔弩張非黑即白的時代,更是難能可貴,這也許也是我這種頭巾氣重的書生的最後心靈歸宿。劉進圖彷彿把《明報》這種氣度在他身上完全呈現出來:他看似弱不禁風低調沉潛,平日語調平和不出惡言,但卻辭鋒犀利論調堅強,在眾聲喧嘩的世代盡力保持冷靜清醒,總是試圖以道理去說服公眾。這就是為何這殘暴的6刀,足以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
滿地鮮血不單是他個人生命的流逝,也象徵我們的社會文明逐步消失。它所殘害的,不只是一個人、一張報紙,還有我們所推崇的文明社會必須具備的理性態度和以理服人的原則。假如這種講道理的態度最終也被摧殘殆盡,社會的撕裂分歧的對立只會進一步惡化擴張,香港便只能往下沉淪,萬劫不復。
對鍾天祥說幾句話
最後,作為一個《明報》的作者和長期讀者,我也想借此對極有可能出任《明報》總編輯的鍾天祥說幾句話。鍾先生你即使不太懂廣東話,但你親身參與了周日的遊行,公眾的聲音你肯定是聽見的。所以,假如你真的會珍惜《明報》的傳統,以弘揚新聞自由為己任,你應知道你是如何受上天眷顧,可以在這個受廣大市民愛戴支持的新聞機構工作,有機會在這個高度珍惜言論自由社會內大展拳腳,我也深信你能得道多助事事順境。相反,假如不幸地如《明報》員工和公眾所憂慮的一樣,你的任務是要扼殺《明報》員工的編輯自主,你的工作是以討好權貴為大前提的話,你必須清楚知道,本地知識界、新聞界以至社會輿論都會對你關注有加,對你的一言一行編務方針都會巨細無遺地注視着,社會各界也會一如以往毫不留情地對你予以鞭策督導。你要完成任務,恐怕只會事倍功半,舉步維艱。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浪費青春,要與香港社會為敵,最終要碰到焦頭爛額呢?榮辱成敗,一念之間,還望你好自為之知所進退。
新力量網絡網址 : http://www.facebook.com/synergynet.hk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