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西遊印度 勾起亞洲思潮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7日 06:35
2014年03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印度,是一本難讀的書。


無論我站在吳哥窟看日落、在越南的美山做瑜珈、在老撾龍坡邦供僧、在印尼峇里島的度假村休閒、爬上婆羅浮屠看日出、京都的清水寺賞櫻、在首爾學習打坐、走到緬甸蒲甘的佛塔上、曼谷煙霧繚繞的四面佛、斯里蘭卡的佛牙寺、敦煌的壁畫,還是在旅途中發現新加坡的名字由來Singa原是梵文(獅子)、空中發現印尼航空Garuda的名字是印度教毗濕奴的坐騎金翅鳥,當然少不了我們漢語中的佛教用詞,例如現在、剎那,從小都讀的《紅樓夢》、《西遊記》,千山萬水,魂縈夢牽,揮之不去,如影隨行,籠罩着亞洲每個國家的若即若離的咖哩粉味道,每次將我的思緒扯向亞洲諸國的那條根。


中世紀已靠思想征服亞洲

望向亞洲的西方,不是近百年西化全世界那個西方歐洲,那時的歐洲還自處在黑暗愚昧的中世紀。那個西方是達伽馬航海大發現之前2000年以來,默不作聲、兵不血刃,就完全征服了亞洲各國的價值觀、思維、邏輯、宗教、文化、文字、語言、藝術、經濟、建築的唯一國度﹕印度!


世界上只有這個國家,只追求來世,不重今生。所以這裏的人輕物質,重精神。地上坑坑窪窪滿佈牛糞,大家都視若無睹,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所以這裏着重精神的宗教繁多,但物質建設乏善可陳到貧瘠的地步。


物質匱乏 宗教豐盈

幾千年來,其他國家都忙着擴充軍事力量,搞工業革命,由波斯帝國到蒙古大軍到大英帝國,都沒有遇上抵抗輕易就打下了這個半島。這裏什麼都缺乏,到了今天,很多地方連馬路、電力、自來水都沒有,但偏偏就是不缺一樣東西:宗教。所以,我以印度的六大宗教為主軸,旅遊為工具,試着將埋首苦幹的中國人推上思想的高地、道德的雲端,那裏是形而上的意識空間,印度人洋洋得意的陣地。


這本《足足五萬年﹕西遊記》是今年第一本拙作,帶給你驅之不盡的蒼蠅、與之數量相若的掮客、周街的牛和牛糞、垃圾、野狗、乞丐、響尾蛇之上的另一個印度,那個懸掛在空中,我們祖先仰慕了兩千多年的精神故鄉。3月19日晚上在理工大學有《溫暖人間》為拙作舉辦的免費講座。


智傲集團CEO、旅遊作家

[項明生 明生下半場]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