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Sam今年26歲,是一名實習醫生。勤奮好學的他依靠獎學金升讀大學更考進醫學院,是學校中的模範生。14歲時母親突然被發現癌病末期,一個月後媽媽就過身了。Sam的父親今年60歲,尚有5年便退休。Sam一直與父親居住,除自住物業外,並沒有其他物業投資。父親年輕時不懂得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儲蓄不多,退休後只能依靠退休金和強積金生活。
Sam與女朋友計劃3年後結婚,希望在30歲前生小孩子。Sam在兩年前開始拍拖時才開始養成儲蓄習慣。現在大約有8萬元港元存款,沒有作任何投資或保險。
目前他最關注的是:第一,爸爸退休後生活;第二,健康保障問題;第三,結婚開支。
爸爸尚有5年便退休,幸好年輕時已購買醫療及危疾保障,減輕家人財政負擔。Sam預計自己每月收入會從3萬元(表1)增加至6萬元,因此,他並不擔心爸爸每月的生活開支。他只是擔心,萬一自己生命或健康出現任何問題,而不能再繼續在金錢上支持爸爸的生活。
家庭經濟支柱 宜買壽險
作為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筆者建議Sam為自己購買一分人壽保險計劃,以減低萬一Sam因為不幸而停止收入,對家庭收入來源的影響。假設男性人均壽命約85歲,換言之60歲的爸爸要為未來25年作準備。要計算Sam所需的保障金額,Sam現時每月給與爸爸約1萬元的家用,假設金額不變,要應付未來25年每月1萬元,假設通脹率3.5%以及派息率為每年3.5%,預算共需約300萬元。爸爸的退休金加強積金約150萬元,加上Sam每月的家用,相信亦足以應付爸爸的退休生活。一份300萬元、為期25年的定期人壽保險保費約每月240元。
母癌症過身 更應買醫療保
至於自己的健康保障,因為Sam是醫院的見習醫生,住院費用全免所以毋須擔心。反而因為母親生前曾經患上癌症,Sam擔心萬一確診將會影響他的工作能力,亦可能需要家人在旁照顧而影響家中經濟收入。
因此,筆者建議他投保一份尤其注重癌症治療的危疾保險,該類保險特別針對癌症可能引致的情緒病、治療及康復,與醫療保險不同,危疾保險並非持治療單據索償醫藥費,而是根據保障額取得一筆過現金,可用於支付昂貴的醫療費,亦可緩解生活支出。一份加上癌症治療保障的危疾保險每月供款1500元,如果加上多重疾病保障則需要約每月1900元(表2)。
每月盈餘投資 3年後夠結婚
最後Sam希望和女朋友於3年後結婚。二人都比較喜歡簡約婚禮,預算酒席、婚紗、攝影等花費不會超過20萬元。
以Sam現時每月盈餘約1萬元,假設每個月儲起2360元作應急錢,把餘下5500元作投資以把資產增值,再假設回報率5%,3年後將可累積約21.3萬元,足夠應付婚禮所需。筆者建議Sam可以考慮利用一些比較低風險,回報穩定的債券基金作投資。
梁子琪
康宏理財服務 有限公司聯席董事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 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
[梁子琪 理財信箱]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