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發展局長陳茂波上周宣布把前李惠利校舍南面地皮剔出新年度的賣地表,指《施政報告》提出加強特殊教育發展,教育局正研究將該地作相關用途。很多浸大師生及校友、九龍城居民等都為政府「收回成命」而鬆一口氣。然而,政府於短短一年之間「話改唔改」,不禁令人質疑,政府當初為何作此倉卒決定?
猶記得2012年底,政府在未有任何先兆情况下,突然建議把前李惠利校舍土地一分為二,北面0.64公頃地皮撥給浸大興建學生宿舍,南面0.88公頃土地則改為住宅用途,興建中、低密度住宅。改劃消息經傳媒曝光,不單震動整個浸大校園,九龍城區議會、區內居民及相關持份者均大感震驚,強烈反對建議,社會不斷有聲音批評政府盲目搶地建屋,規劃混亂。
事後,浸會大學教職員及學生先後發起靜坐抗議、街頭簽名等連串行動,表達爭取前李惠利校舍整幅土地的決心。城規會於公眾諮詢期間,接獲近2.6萬份申述,佔99.9%表明反對李惠利地皮改作住宅用途。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也通過無約束力動議,反對政府改變該地用途,支持留給浸大興建中醫院之用。
如今,事隔僅一年多,陳茂波局長又決定該幅李惠利地不再納入下年度賣地計劃,決策如此隨意兒戲,左搖右擺,難免令公眾覺得政府做事缺乏理性,未能有效問責。陳局長如此輕率決定,激起萬重浪,引起政府與教育界及相關持份者的對立、衝突和矛盾,當中所產生的破壞,已無法挽回,其後在城規會的角力,更是勞民傷財,造成無謂的社會損耗。
注定是一個失分方案
事實上,浸大早於2005年已經向政府申請批出前李惠利校舍整幅用地供作長遠發展。大學也訂出整幅李惠利地皮的具體規劃建議:一是興建有1700個宿位的學生宿舍,二是興建有200個牀位的中醫教學醫院,三是興建綜合多用途大樓。規劃書建議的中醫教學醫院,將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不單供浸大中醫藥學院使用,也開放予其他院校的中醫學生實習,更是全港市民受惠。
再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未來3個學年逐步增加資助院校的高年級學額,將有更多副學士畢業生升讀資助銜接學位,《財政預算案》提出向大學提供科技創業資助,以種子基金形式,鼓勵開展下游研發,意味大學對包括土地在內的各種資源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浸大需要這塊土地,發展教育,惠澤社群,有何不妥?
雖然李惠利南面地皮被剔出賣地表,惟因改劃程序已經啟動,城規會必須繼續審議有關建議,並於下周一(10日)起舉行申述會,這個勞民傷財的申訴會,再一次暴露了政府輕率決策之惡果,而把教育用地變為高級住宅用地,根本無助解決香港當下面對的住屋問題,注定是一個失分方案。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教授
猶記得2012年底,政府在未有任何先兆情况下,突然建議把前李惠利校舍土地一分為二,北面0.64公頃地皮撥給浸大興建學生宿舍,南面0.88公頃土地則改為住宅用途,興建中、低密度住宅。改劃消息經傳媒曝光,不單震動整個浸大校園,九龍城區議會、區內居民及相關持份者均大感震驚,強烈反對建議,社會不斷有聲音批評政府盲目搶地建屋,規劃混亂。
事後,浸會大學教職員及學生先後發起靜坐抗議、街頭簽名等連串行動,表達爭取前李惠利校舍整幅土地的決心。城規會於公眾諮詢期間,接獲近2.6萬份申述,佔99.9%表明反對李惠利地皮改作住宅用途。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也通過無約束力動議,反對政府改變該地用途,支持留給浸大興建中醫院之用。
如今,事隔僅一年多,陳茂波局長又決定該幅李惠利地不再納入下年度賣地計劃,決策如此隨意兒戲,左搖右擺,難免令公眾覺得政府做事缺乏理性,未能有效問責。陳局長如此輕率決定,激起萬重浪,引起政府與教育界及相關持份者的對立、衝突和矛盾,當中所產生的破壞,已無法挽回,其後在城規會的角力,更是勞民傷財,造成無謂的社會損耗。
注定是一個失分方案
事實上,浸大早於2005年已經向政府申請批出前李惠利校舍整幅用地供作長遠發展。大學也訂出整幅李惠利地皮的具體規劃建議:一是興建有1700個宿位的學生宿舍,二是興建有200個牀位的中醫教學醫院,三是興建綜合多用途大樓。規劃書建議的中醫教學醫院,將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不單供浸大中醫藥學院使用,也開放予其他院校的中醫學生實習,更是全港市民受惠。
再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未來3個學年逐步增加資助院校的高年級學額,將有更多副學士畢業生升讀資助銜接學位,《財政預算案》提出向大學提供科技創業資助,以種子基金形式,鼓勵開展下游研發,意味大學對包括土地在內的各種資源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浸大需要這塊土地,發展教育,惠澤社群,有何不妥?
雖然李惠利南面地皮被剔出賣地表,惟因改劃程序已經啟動,城規會必須繼續審議有關建議,並於下周一(10日)起舉行申述會,這個勞民傷財的申訴會,再一次暴露了政府輕率決策之惡果,而把教育用地變為高級住宅用地,根本無助解決香港當下面對的住屋問題,注定是一個失分方案。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教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