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國兩制還剩下什麼?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6日 06:35
2014年03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總理李克強在首份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港澳部分,只提及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並無提到「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這個情况,已經引起討論和猜測。有意見認為中央對港政策並無改變,有評論則指出香港的高度自治在中央眼中,重要性降低,反映中央可能加強對香港的管治。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經過字斟句酌,今次的安排應該是傳遞一些政治信息,具體情况,相信日後中央處理香港事務時,會顯露出來。我們認為:在隱沒了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之後,一國兩制會質變,不單對香港、對中央也是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見了

中央對港方針政策發生變化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12個字,是當年鄧小平主導制定對港特殊方針政策的精髓,箇中蘊含香港回歸之後,香港由港人自行管理,實行高度自治,中央除了國防、外交,不會干預香港內部事務;這12個字,當時使人看到中央的誠意,也是大多數港人支持回歸,英國政府在中英談判迅速潰敗的主要原因。


回歸17年以來,歷經4任總理,分別是李鵬、朱鎔基、溫家寶和現在的李克強,涉及的政府工作報告,除了朱鎔基在2000至2003年的4份,並無提及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其他李鵬主持的1份、朱鎔基接任總理的首份、溫家寶任內10份的報告,都有這12個字。按內地的政治文化,重要文件的用語和提法,不單透露政治信息,對相關工作也起着指導性作用;因此,李克強接任總理之後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打破了溫家寶10年傳統,未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個變化,放在現今的政治氛圍來檢視,不能等閒視之。


回歸之初,中央恪守一國兩制分際,不插手、不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即使當時特首董建華身陷管治困局,中央對特首或特區政府僅止於口頭提示,未見指手劃腳,當時的中聯辦絕不沾手香港內部事務;所以,朱鎔基主持的4份報告無提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當時大比數港人不認為有問題。但是,香港事務現况與當時有很大不同。


例如,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張德江與港澳政協委員座談時,他說的話,包括突出中央對特區的權力,「高度自治」由中央授予,並非完全自治等;另外,他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競爭力,認為「光埋怨沒用」,要「好自為之」;這些話,與其說是提示,相信更多港人會認為是教訓。至於中聯辦插手香港內部事務,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左派媒體對於中聯辦協調立法會議員投票,為特區政府護航,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衝擊,毫不遮掩了。


在這種情况下,認為李克強的說法並無什麼特別之處,若非刻意淡化,就是仿效鴕鳥埋首沙堆。實際上,中央處理香港事務已經起了變化,例如,原本由香港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財長會議,中央突然通知特區政府,會議改在北京舉行,只要稍為熟悉香港事務的人,都會知道此舉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構成傷害,中央仍是這樣決定,與過去對港呵護有加,形成強烈對比。這件事,比對張德江對港澳政協委員的講話,反映中央對香港事務的心態轉變,加上不再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央處理香港事務將會出現什麼變化,值得關注。


中聯辦更多地涉及香港內部事務,始於梁振英當選並就任特首之後,而環繞政改和佔領中環運動,過去一年多,有組織的群衆鬥群衆場面,此乃過去所無。另外,近年傳媒和傳媒人接連發生的事,雖然無證據證明有關連,但是箇中貫串着一條打壓的無形之線,清晰可見。種種情况,使香港籠罩在一股肅殺氛圍。未來一段日子,就政改與佔中的鬥爭會進入白熱化階段,陣營之間如何對峙、對抗,且待事態發展,前日張德江提出政協委員要多發聲,主動批評違反《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的舉動,譴責各種搞亂香港、破壞法律的行為,云云。張德江這番話會否是動員令,「兩會」之後,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回港之後,就會見到端倪。


各方立場強硬埋首惡鬥

需有人保持清醒找生路

政改和佔中兩個議題,迄今各方立場南轅北轍,而且各自取態愈趨強硬,現在連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也拿來作籌碼了,這種鬥硬的對峙,若不調整,極可能出現玉石俱焚的局面。在這個危急關頭,我們期望各個陣營之中,一些人士要保持清醒,知道鬥下去,根本並無贏家,香港會成為最大輸家。這些清醒的人士,應該仔細思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聯手起作用,在各方強硬派環伺之中,為香港找出一條生路。


就泛民陣營,目前最需要擺脫只站在道德高地、罔顧現實的空想,勿再糾纏於公民提名,而是使公民元素在提名過程起作用,並爭取提名程序並無不合理限制的篩選。在這兩方面全力以赴,若最終未能取得各方可接受的方案,也是非戰之罪。至於中央能量極大,可以完全主導香港的治亂安危,中央要知道普選主要不在形式,在乎實質,若強推經過篩選後的所謂普選,即使落實,香港的管治仍然不可能走出困局,所以,怎樣做才可以使香港長治久安,是中央思考普選安排的重點。


若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沒有了,鄧小平對港政策的精髓僅剩一國兩制,則對港特殊方針政策會否淪為空殼,違背了當日鄧小平偉大創造的初衷?值得各方思考,而中央有責任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認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應被視作鬥爭工具或籌碼,它們無時無刻都應該是對港方針政策的核心內容,只有如此,對港政策才會在正確軌道,不至走入歧途。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