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讀樂樂﹕兒童劇場說生死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5日 06:35
2014年03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書名﹕砵砵車的一生

作者: 大細路劇團

出版社: 小樹苗

出版日期:2012年7月

故事摘要:多士妹收到一封送別會的邀請信,感到十分懊惱!究竟是誰寄來的?原來是一架破破舊舊並且被遺棄的砵砵車。送別砵砵車?頃刻間,砵砵車竟會說話,還跟多士妹分享它的一生以及怎樣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


川震啟發創作劇本

這幾個星期游走兒童劇場,為大細路劇團公演的新劇《砵砵車的奇幻旅程》主持演後座談會,其間除了跟觀眾交流和分享劇情外,還示範親子共讀技巧,即場為小朋友講故事,目的是鼓勵家長從「從兒童戲劇到親子共讀」,因為我們相信共讀兒劇和圖書可以激發孩子的思維,而且能夠從中建立親密的親子溝通關係,讓閱讀、思維和溝通不停運轉,培養孩子學會思考。兒童劇《砵砵車的奇幻旅程》的前傳就是《砵砵車的一生》,這劇於2009年公演,當時,我們正在創作劇本,又遇上四川地震,所以,不少父母都被子女問及死亡是什麼一回事?然而,在討論死亡之前,卻必定會經歷「生、老、病、死」4個不同的人生階段時,那麼,我們又怎樣跟孩子分享和討論呢?


灌輸積極人生意義

於是,我們便將生命的周期濃縮於幾十分鐘的兒劇中,其間隱喻了頗為嚴肅的主題。讓砵砵車帶我們從生命的最初開始,分享「生」是什麼?是充滿期盼和希望;「老」是什麼?是尊重,尊重長者為我們的社會所付出的貢獻;「病」是什麼?是讓我們知道危機即將來臨,它要我們停下來好好調理身體;最後是「死亡」,死亡是什麼?孩子會認為死亡的意義是「失去」,是「生命的終結」。事實上,當砵砵車邀請多士妹出席它的送別會時,我們就希望引領孩子進入另一個思考空間,說明「失去」和「終結」並不可怕,反而是要知道如何以正面的態度去了解死亡的真正意義。當中的意義,猶如劇中的這句:「每一日,每一刻都要讓自己生活得有意義!」將積極人生的概念,植根於每個孩子的心田。


將兒童劇伸延到繪本創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把《砵砵車的一生》的劇本寫成故事,用簡單的文字,富想像的圖畫,再錄製廣播劇及親子共讀秘笈等等,都是想協助家長實踐共讀,大家一邊讀圖書一邊聽故事,同時,父母也可以學習怎樣引導孩子進入故事世界。最後,透過《砵砵車的一生》,讓我們一起努力用愛去培育子女,將看似深奧其實非常生活化的議題,以正向的思維去了解「生、老、病、死」,人人必經的每一個階段。


作者簡介﹕致力推動親子共讀,足迹遍及港九多間幼稚園小學,到處「講古」

菜姨姨 choieebook2011@gmail.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