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潘小濤﹕北京低調處理劉進圖遇襲消息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5日 06:35
2014年03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劉進圖遇襲當天,中國的新聞網站都第一時間報道及置於顯要位置。但入夜後,該新聞逐步在網站消失,翌日的中國報章僅採用中新社通稿,且除《環球時報》外皆沒評論文章探究背後原因及影響,與之成鮮明對比的是外國主要傳媒都大篇幅報道事件,視之為對香港新聞自由的另一威脅。


有報道指,國內傳媒收到指示,對劉進圖遇襲不予報道。北京為何如此低調呢?就事件本身,若傷者只是一般市民,則屬普通傷人案,未必有很大新聞價值。但劉進圖原是《明報》總編輯,月前突被撤職已引起很大的風波,如今在光天化日下被斬至重傷,不僅衝擊香港法治,更令人聯想到這是對新聞工作者的報復和恐嚇,加上傳媒近日備受到政治打壓及抽廣告等負面消息困擾,事件必激起業界及市民的強烈反應,新聞自由的陰影更大。剛過去的星期日,1.3萬市民走上街頭反暴力及捍衛新聞自由,創下同類活動的人數紀錄,當中不少是新聞工作者,足以反映業界這種憂慮。


北京當然知道事件的敏感性。其一,《明報》曾與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合作,調查中國官員特別是太子黨透過離岸公司轉移及隱匿逾萬億美元資產;其二,香港新聞自由已岌岌可危,但仍遠優於國內同行處境,中國記者被打傷斬死囚禁的多不勝數,而習近平還聲言要加強輿論控制,國內傳媒環境將雪上加霜。


一旦容許國內傳媒探究劉遇襲的前因後果,必然牽扯到國家領導人家屬轉移資產,以及中國箝制新聞自由的問題。這又豈是北京當局所能承受的呢?故消滅於萌芽狀態,控制相關的資產、禁止相關的討論,就可避免日後粗暴阻撓的尷尬和污名了!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