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7建議防財赤 響加稅警號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4日 21:35
2014年03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委任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昨發表長達232頁報告,預計本港未來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每年增長只有2.8%,將導致政府收入減少,若開支仍如近年的升幅增加,最快7年後出現結構性赤字。小組提出7項建議,包括分拆經常和非經常帳目、限制政府開支、研究加稅或開徵新稅種以增收入、設立2200億元「未來基金」,以及研究政府資產證券化等。有學者分析,分拆經常和非經常帳目,是為未來加稅向市民發出警告。


曾俊華:報告警示 毋須過慮

財政司長曾俊華表示,報告有清晰的警示作用,但社會毋須過慮,稍後會邀請小組就部分建議提供進一步分析,供政府考慮和社會討論,預防結構性赤字。


指結構性赤字最快7年後出現

小組主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謝曼怡,昨與多名小組成員共同會見傳媒,解釋報告。報告指出,本港與英、美等國同屬於成熟經濟體,加上未來本港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推算至2041年,本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8%。她說,報告不是要「嚇人」,也沒有過於悲觀或保守。


報告提出7項建議(見附表),包括分拆經營帳目和非經營帳目,即把恒常帳目,例如稅收和政策支出等帳目,與一次過項目如賣地收入和基建開支分開計算。另外,報告建議,經營開支不應多於經營收入的九成,餘款撥作儲備;另政府可透過借貸融資,解決非經營帳目資金不足情况。


謝曼怡:分帳助認清財務狀况

謝曼怡解釋,日後若更改分帳方法後,將有助市民和政府認清目前政府的財政狀况,包括恒常收入和開支情况。以屬於非經營帳目的賣地收入為例(見圖),根據小組報告,2011年賣地收入佔政府總收入19.3%,為回歸以來新高,但2003年遇上SARS疫潮,當年賣地收入僅佔政府總收入2.6%,反映賣地收入極不穩定。


報告指過於倚賴直接稅

另外,報告另一解決財赤的建議,是政府想辦法增加收入,特別指出現時本港稅基過窄,以及過於倚賴受經濟影響的直接稅,例如薪俸稅、印花稅等。直接稅所佔政府稅收比例,由回歸初的55.6%,增加至2012/13年度的65.3%。報告建議政府應想辦法保障汽車首次登記稅、煙草稅等收入,以及考慮開徵廢物收集費和環保稅等。


學者:改稅制或有反效果

至於會否加稅及開徵銷售稅,小組成員、中大經濟學系研究教授廖柏偉表示,除非大幅改善稅制,否則不能完全解決財赤問題,但更改稅制將令企業遷離本港,造成反效果。報告稱,2006年曾就開徵銷售稅諮詢,但不獲公眾支持,預料開徵銷售稅建議將會引起社會爭議。


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表示,小組建議將經營開支和非經營開支分拆計算,是希望提醒市民,現時本港稅基過於狹窄,港府恒常收入不穩,未來將面對入不敷支的危機,因此透過建議分拆帳目,警告市民未來或會加稅。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分拆帳目的建議方向正確,但同時政府須考慮加稅、減少開支以及擴大投資規模等,多管齊下,才有望解決財赤問題。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