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1月零售額增14.5%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4日 06:35
2014年03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零售市况疲憊,上月新春前旺季無甚起色。統計處公布,1月本港零售額按年增幅為14.5%,至546億元。零售管理協會估計,若結合即將公布的2月數據計算,新春期間整體銷售增幅或僅一成,是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差的農曆新年數據。


根據彭博的綜合計算,市場預測1月零售額增幅為7.8%,因此表面上1月增幅似乎「跑贏大市」。但今年新春正月初一為1月31日,相比去年為2月10日,實際上是以今年的新春前夕,與去年仍未進入銷售旺季的1月份比較,反映1月的銷售數據是未如理想。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指出,1月增幅「看似幾好,實際上是不太好」。她認為1月的新春旺季表現未如預期理想,估計2份的數據亦難及去年同期的23%增幅,「兩個月相加,我希望可以有10%增幅」。過去4年,本港1、2月的銷售增長整體可達15%以上,意味今年新春可能是近年表現最差的一次。


麥瑞琼:開年差 上半年生意難追

麥瑞琼說,不少該會的零售商會員均反映,今年首兩個月生意額只有高單位至低雙位數增幅。她指出,1月生意額對部分行業十分重要,等同為全年銷售定下基調,「如果開年已經唔好,可能要用4、5個月去追,但6月底暑假前的生意通常比較靜」。


新年「換新衣」 衣物零售升兩成

按零售商類別劃分,帶動上月銷售增長的行業,均與新年因素較相關,包括麵包、糕餅、糖果及餅乾類,增長超過三成;另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類亦增長兩成,為過去12個月以來最強增幅,或與新年「換新衣」的傳統因素有關。


耐用消費品類別,如電器及攝影器材,和家具及固定裝置,在樓市成交疲憊下續錄得負數;但包含蘋果產品在內的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卻增長九成。


麥瑞琼認為,若本港零售市道續放緩,商戶的營運成本壓力將逐漸惡化。她說暫未聽聞有商戶打算關店、裁員,但若有商戶在幾年前簽下租金升幅達五、六成的合約,現時銷售額卻只能保持約一成增長,加上再做一些減價活動,毛利率和生意額可能面臨較大影響。


明報記者 陳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