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蔡繼明指出,內地改革開放以來形成3個經濟發展重點地區,即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也稱「環渤海」),但與前二者不同的是,後者沒有明確龍頭中心,互不相讓,反阻礙發展。
李鵬一句話 津自居經濟中心
蔡繼明說,三大都市群佔全國GDP40%左右,遠低於美、日都市群分別佔該國GDP約70%的比例,故中國大都市群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不過,與長三角有上海、珠三角有廣州不同的是,京津冀沒有明確的龍頭,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一直為誰做「經濟中心」爭持不下。
1997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視察天津,曾稱「天津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令天津以經濟中心自居。但蔡繼明說,當時天津牽頭開「環渤海聯席會」,遼寧和山東「人家派市長都不來,派個秘書長來,肯定沒把天津太當回事」。
學者倡互補優勢
蔡繼明直指,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就在北京的定位,作為政治中心的北京亦掌握大量經濟資源,什麼都想做中心,導致功能分佈不合理,「天津就有港口,你北京為什麼非要跑到河北去建一個港口?(指與北京合作的唐山曹妃甸港)你就應充分利用天津這個大港,優勢互補,利益共享。我覺得這個恐怕首先由中央政府協調,地方政府擺正自己的位置,誰做龍頭,誰來服務,都應該心甘情願,放下身段」。
他又指出,河北省有10幾個在北京周邊的縣市比較貧窮,所以河北提出「環首都經濟圈」,「他們也是一方面想為北京服務,另一方面藉這個機會發展他們自己,但是據我所知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北京反應沒那麼積極。」這同樣是因為北京不想增加自己的負擔,或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作祟。
李鵬一句話 津自居經濟中心
蔡繼明說,三大都市群佔全國GDP40%左右,遠低於美、日都市群分別佔該國GDP約70%的比例,故中國大都市群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不過,與長三角有上海、珠三角有廣州不同的是,京津冀沒有明確的龍頭,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一直為誰做「經濟中心」爭持不下。
1997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視察天津,曾稱「天津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令天津以經濟中心自居。但蔡繼明說,當時天津牽頭開「環渤海聯席會」,遼寧和山東「人家派市長都不來,派個秘書長來,肯定沒把天津太當回事」。
學者倡互補優勢
蔡繼明直指,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就在北京的定位,作為政治中心的北京亦掌握大量經濟資源,什麼都想做中心,導致功能分佈不合理,「天津就有港口,你北京為什麼非要跑到河北去建一個港口?(指與北京合作的唐山曹妃甸港)你就應充分利用天津這個大港,優勢互補,利益共享。我覺得這個恐怕首先由中央政府協調,地方政府擺正自己的位置,誰做龍頭,誰來服務,都應該心甘情願,放下身段」。
他又指出,河北省有10幾個在北京周邊的縣市比較貧窮,所以河北提出「環首都經濟圈」,「他們也是一方面想為北京服務,另一方面藉這個機會發展他們自己,但是據我所知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北京反應沒那麼積極。」這同樣是因為北京不想增加自己的負擔,或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作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