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街知巷聞﹕粉嶺 回家的路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2日 22:35
2014年03月02日 22: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在新一輪移民潮出現前,四年前,蚊蚊已開始逃出香港——先是四川、西藏、東北,然後回港工作幾個月,再次頂唔順,於是出走雲南,後來還到了尼泊爾、印度,最近旅活的地方,是台灣。


她稱之為「旅活」,是因為她覺得旅行不止增廣見聞、吃喝玩樂,還有的是生活。


我問她,在香港無法生活嗎?「好在我住的是粉嶺,否則我真的可能不會回來。」


蚊蚊小時住在上水,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的上水。這天我們相約在上水,在等候她的時間,我在車站附近的彩園邨逛了一圈,人們說上水擠擁,在這商場我倒沒這體驗。可原來只是我沒找對了地方。商場玻璃門外,彩園邨的平台,人多得像個墟,又像內地車站的候車室,人人身旁有個大型行李篋,要不俯身在收拾,要不站着等貨到。屋邨的平台被陌生的異鄉人佔據,我無法想像居民究竟是如何適應過來,踏出家門,滿目雜亂。


幸粉嶺變得比上水慢

蚊蚊帶我去找她唯一認得的車仔麵檔。我們一邊走,走到麵檔所在的街上,一時間卻找不到。在這個變化速度或許比銅鑼灣還快的上水,店舖突然消失是常態,在差不多要絕望的一刻,又居然讓我們找到了它。「若連成記都無埋,我真的再認不出上水了。」蚊蚊一出生就住在上水,在這裏上幼稚園、小學,往時常光顧的店,全都搬了結業了,只餘下這麵檔,和小學遺址。


「好在我長大後就搬到了粉嶺,否則我真的未必會回來。」她無法接受上水的生活,「一落街就是人,行兩步就被人堵住前路,不停說『唔該借借』才可以迫到去火車站;回家在上水站落車,車上已夠迫人,落了車仲迫人,一定會癲」。她說,粉嶺也有變化,「在香港沒一個地方可以倖免」,但變化的速度,相比起上水,該算是龜速。粉嶺在未發展成新巿鎮前,是大片農地,新界五大氏族的鄧氏和彭氏就住在粉嶺。七○年代末,粉嶺與上水一同發展,往後二三十年,人們一直把粉嶺和上水相提並論,直至近年上水迫爆,奶粉、益力多充斥車站附近的便利店、藥房,人們開始把兩個區域分開,聚焦於上水。只是粉嶺總是無法被獨立看待,最近發展的拍檔叫古洞北,在新界東北規劃中被歸納成一大範圍,諮詢剛完結,前兩天正式開始接受換地申請。


「這才是人住的地方」

我們從粉嶺站鑽出來,朝向她所住的華心邨方向走,經過的,是悠閒寧靜的大公園,而住宅之中,又藏了一個小而靜的後山,上面是一條行山徑。粉嶺是個住宅區,雖然也有商場,但最大的商場依附在火車站,街坊的生活一般聚在屋邨下的巿集和屋邨商場。「它們剛好足夠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柴米油鹽不缺。」例如華心邨下面的,只有一個小商場、一個小街巿、兩間茶餐廳,沒有壽司店、薄餅讓你選。要再多一點選擇,就要去隔籬邨,或者出上水。「有時我也嫌唔方便,但只論住的話,這才是人住的地方﹗」


【上水】

僅餘記認:成記

從人頭湧湧的上水站,穿過天橋來到上水廣場附近,雖然小時候住在上水,但這裏的轉變速度或許比銅鑼灣還要快,面對滿街的金舖和藥店,蚊蚊還是左顧右盼在認路。路經度過六個寒暑的小學,裏面沙塵滾滾像個快完工的地盤,「學校搬了,現在這裏好像會起教會」。蚊蚊說,當年的小學生活,有田可以種植,每班都各自擁有自己的田;學校旁的小巷,有間小食店,孩子小息時隔着學校鐵欄買魚蛋,「老闆一手遞魚蛋,學生一手付錢,都是隔着鐵絲網。當時學校裏沒有小賣部」。這間小食店叫成記,現在搬到附近的新祥街,是區內出名的車仔麵店,二十八元可以有四餸。這天我大概點錯了食物,味道沒什麼特別,不過網上食評的確好評如潮,雞翼和雞翼尖,下回一定要嘗。


【粉嶺】

踏青回家:百福田心遊樂場

從上水火車站回粉嶺,只一個站,已像去了另一個城巿,一個與上水迥然不同的世界。火車站裏的景况當然沒上水的糟糕,拖篋不見了,人們手裏換上的是買餸袋、環保袋;越過車來車往的粉嶺公路,蚊蚊回家的必經之路,就是車站外頭的百福田心遊樂場。不過這說是公園更合適,樹蔭小徑旁是青翠草地,街坊牽着小孩、寵物路過,我開始感到粉嶺人的幸福了。蚊蚊從車站回家,步行大概要十分鐘,相比好多香港人的回家路,這條路愜意得多啊。「公園就在車站旁、你的必經之路,這是其他區不易找到的。人們平常去公園,要刻意走去的。」太陽底下,一對嬸嬸伯伯在打草地滾球,另一邊的父子在玩捉迷藏。我想起上水屋邨平台擠滿了大型旅行篋在替奶粉、補品、益力多打包的人群,粉嶺這公園本來平凡不過的風景,反而超現實得像世外桃源。


滿足基本:華心邨商場

「這裏是粉嶺唯一算是有點規模的商場」,我們踏出火車站後,蚊蚊回頭看着車站另一面的私人屋苑名都說。她帶我到她家、華心邨的小商場,「只有一個小街巿、一個小超巿和兩間茶餐廳,賣的都是最基本的,足夠你生活,僅此而已」。街巿真的不大,魚檔、豬肉檔、菜檔各一,和兩間雜貨店。樓高兩層的商場雖小,簇新光猛,領匯兩年前收了,翻新後,一切都改變了。「門口的生果店,幫襯了十年,去年好慘地執了,老闆說做唔住。現在要買生果,只有到超巿,但都是發育不良的,蘋果是凹的。」她在超巿外指着一堆淺紅色的蘋果山說。「樓上以前有小食店,有腸粉、魚蛋,有枱有櫈,是個極街坊的美食廣場。」我走上二樓,現在與一般商場無異,餐廳、時裝店,居民失去的,除了會親自揀當造水果的水果店,還有一個可以聚腳hea的地方。


家有後山:蝴蝶山

離開蚊蚊的家,我們一直向西走,「那邊有條行山徑」。蝴蝶山的入口叫「畫眉徑」,詩情畫意得無法想像這在香港出現,它在不遠處的屋苑旁,「從這裏上去,大約一小時,就可以走到火車站附近的出口」。這種行山經驗,對我來說很新鮮,行山原來可以這樣方便嗎?「所以我說這裏好像城巿中的一點綠洲。」蝴蝶山的山徑算是平坦,若不在半途下山,一小時可以登頂,山頂有涼亭歇息,也有粉嶺一帶的景色可以欣賞,適合初階的行山客。這次我們來到是平日下午,有人散步,有人蹓狗,也有母親帶着剛放學的女兒經過,這裏的行山徑並不止是作為伸展筋骨的地方,「中秋節這裏好熱鬧,點燈籠、玩蠟燭」,蚊蚊站在山上的一片小空地說。空地上,一個大叔拿起羽毛球拍揮舞起來,黃昏的後山,就是如此自在。


旅活人:離開還是會回來

吳蚊蚊是八十後,畢業後打過幾份工,最長的在電視台做主播,可是後來覺得電視台的理念與自己不一致,就決定離開,「樣樣都講收視谷收視,新聞不是這樣做吧?」揹起大背囊,一去就是幾個月。由二○一○年到現在,蚊蚊就是不停地幾個月、幾個月地去旅行,起初回港會打工儲錢就起程,她開了網上雜貨店,專賣尼泊爾、印度的圍巾賺錢維持旅費,去年尾在台灣出了書,反應還不錯。最近她在深水埗辦第一個個人「文字攝影」展覽,除了有旅行的照片,也有她寫下的好多看法,「很多人羨慕我常去旅行,甚至以此為生活,其實毋須羨慕,決定留下還是為追尋理想坐言起行,或我所說的白日夢,其實都是你的選擇。我去旅行,不是因為我有錢,反而我好窮,但只要想去,用的錢可以很少,這個世界有好多方法生存」。上星期日,蚊蚊也有到中環為捍衛新聞自由遊行,「我可以隨時離開香港,但覺得這是我的家,我還會回來,要出分力。所以不打算走的人,更加要出來,正因為你覺得你走唔到,你仲要留在香港好耐,咁你仲唔做啲嘢?」


「不要停止白日夢」吳蚊蚊旅活文字攝影展

日期:即日起至3月16日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8:00

地點:22°N ,深水埗南昌街88號

查詢:www.facebook.com/22degreesnorth

文、圖 陳嘉文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