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烏克蘭局勢在過去一星期急變,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議會解除職務,現時身處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祖國黨領導人亞采紐克擔任總理。同一時間,15萬俄軍在毗鄰烏克蘭的俄國地區演習,出動坦克近900輛,戰機80架。一個主權國家軍事演習是稀鬆平常,可是演習若是在火藥庫周邊舉行卻不能小覷,這是危機可能爆發的明顯信號。
俄羅斯會否重演1968年蘇軍入侵捷克的歷史,揮軍入侵烏克蘭,雖然俄方一再否認,但烏克蘭多名部長俱指摘數以千計俄軍已經入境,傘兵空降當地,俄羅斯總統普京昨日更向國會提出在烏克蘭用兵的要求並獲批准。若出兵最後成真,俄羅斯侵略別國,無視國際法,必須受到強烈譴責及制裁。
俄兵邊境軍演
危機爆發信號
普京的強悍作風,源於俄羅斯對烏克蘭地緣戰略的倚重,因為一旦烏克蘭由親西方政黨當家,勢將成為俄羅斯心腹大患。加之俄羅斯本有黑海艦隊長駐烏克蘭,倘烏克蘭新政府刻意留難不許駐紮,以後中東或地中海發生事端,黑海艦隊無法南下,從歐洲調動北方艦隊已是太遲。因此,普京對烏克蘭示以武力壓迫,從維護俄羅斯利益來說,幾乎是唯一選擇。
倘是俄羅斯敢於來這一手,後患或會無窮——國土不小的烏克蘭難以輕易吞下,弄得不好,隨時成為19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吃盡苦頭的翻版,無法速戰速決,拖垮部隊。因此,必須觀察烏克蘭所指的「入侵」是否真實、是否大規模野戰軍入侵,抑或只是虛晃一招,以軍力作後盾,對烏克蘭施加政治壓力,這是東歐未來是和平共存抑或戰火連天的關鍵。
美國和歐盟在這場博弈,憑着與烏克蘭親歐派的關係佔了先手,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會晤烏克蘭反對派領袖,公開以示支持,這就自揭美歐底牌。因此,其後亞努科維奇下野,反對派上台,莫斯科因為看到美歐的烏克蘭戰略,遂發出演習軍令甚至傳出入侵烏克蘭,美歐的計謀即成泡影——美歐此刻不可能為烏克蘭與俄羅斯開戰,若然只是調動部隊「演習」,結下的樑子將會是長期對峙。另一個美國不敢大力反擊的原因,是東北亞有另一個火頭要處理——朝鮮上周五連射4支短程導彈,令美國陷於被動局面。因此,美國只能以「道義」或經濟支持為烏克蘭現政府打氣。
朝鮮試射導彈
美國兩面受敵
朝鮮的4枚導彈齊發,美國必須把焦點轉向東北亞。雖說美軍二戰後奉行「四二一」軍事策略,即在4個熱點遏制戰爭爆發、同時打勝兩場戰爭、出兵推翻一個國家政權,但在2001年開始的反恐戰爭,美軍10年間始終無法實踐這一目標,「同時間打勝兩場戰爭」更在伊拉克及阿富汗砸得頭破血流,黯然撤兵。在烏克蘭和朝鮮兩個熱點之間,朝鮮半島波詭雲譎,金正恩的不可預測性比普京更大。但另一個危機可能是,當美國把注意力放在朝鮮,俄羅斯隨時會在烏克蘭動手。
美國如今是一根蠟燭兩頭燒,國力不比從前,更不像老布殊在冷戰結束後揚言會出現以美國為主的「國際新秩序」——烏克蘭爭奪戰被俄羅斯15萬大軍唬住,東北亞被朝鮮拖着,這所以華盛頓不希望再有更多熱點要處理,包括中日關係。近期美國對日本當局的動作及話語,可見華府對安倍晉三感到不滿,駐日大使卡羅琳甘迺迪拒絕與安倍關係密切的日本廣播協會專訪,以及要求日本歸還用作研究的放射性物質鈈,都看到美國要捺熄日本這個火頭,抽身處理更重要更危急的其他熱點。這是戰後70年以來所少見,通過烏克蘭和朝鮮危機,國際列強的角色份位,正出現巨大變化。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