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時,海外醫生如要在香港執業,有三個途徑﹕
(一)暫許執照;
(二)有限度執照;
(三)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
海外醫生在港執業三個途徑
(一)暫許執照:國際傑出醫生、被邀請到香港,教授手術、新技術,或其他的臨牀指導,可透過「暫許執照」的途徑來港,通常由數天至兩個星期不等。一直以來,大學或者醫管局作為申請人,醫務委員會通過,除了個別的一兩次,從來都沒有爭議。近年,私家醫院也漸漸開始申請,引入國際名醫來港示範,是一大好事。
(二)有限度執照:兩間大學的醫學院,為了招攬國際頂級人才,都會全球招聘。醫管局,亦有不少職位屬於冷門,或由於快速擴張,找不到本地畢業醫生,需要海外招聘。通常是屬於長期合約,但每年都要再經醫務委員會的批准。近年,在批准的過程,經常引起爭議。
(三)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這是專為海外醫生而設的考試,實際詳情,筆者月前曾經致電醫務委員會執照小組兩次,但不知為了什麼原因,都被拒絕回答。不過,筆者10多20年前,曾在多達10年期間,擔任醫務委員會委員,兼任教育小組主席,又曾當港大醫學院院長。日前,更向港大擔任醫務委員會的教授求證。所以,下述情况,應該頗為準確。
現時,只要是世界衛生組織表列的醫學院畢業,其醫生都可以申請參加執照試,一年兩次。通常在本地醫學生畢業試之後,立即舉行。用同一的病例、同一考官、同一方式考核。有些不懂廣東話的,與病人溝通有問題時,會提供翻譯。整個考試,包括筆試、臨牀及醫學英語3個部分。及格之後,與本港醫學畢業生一起,實習一年。有時,由於已經在海外有專科訓練,該部分的實習可以減免3個月。實習期間,海外醫生可以了解本地的常見病,治療方法,醫療及轉介制度,及醫療法律倫理等等。政府亦可以在此期間,觀察其醫德,及實際臨牀能力等等,以達到一定的國際水平,保障市民的健康。
整個制度,其實是應世界貿易組織WTO而設立的。20多年前,筆者是香港醫務委員會執委、教育小組主席。曾經與當時的李健鴻醫生、方津生教授,代表醫務委員會,參與國際關貿組織GATT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主要是關於開放服務行業。很快,香港便簽署,加入了這個組織。後來,GATT亦演變成現時世界貿易組織WTO了。一旦簽署加入這組織,香港必須遵守四大條款﹕
一、用同一標準來評核本地及外來的醫生;
二、用同一標準來評核海外不同國家的醫生;
三、評核必須透明;
四、為防止外來「傾銷」,香港每年可以限制數量。
考試制度及格率低
整個考試制度,最受人批評的,是及格率低,通常是10%至20%之間。筆者以為,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海外醫生,不熟悉本地的常見病,處理的方法,及其中轉介、制度問題。尤其在臨牀考試上,不熟本地病人的用語,以至溝通的文化。一旦遇到這些病例,往往大失方寸。筆者當考官時,見之不忍,往往幫他們一把,讓他們定一定,恢復信心。
二、本港考試中,所要求的具體知識,比一般先進國家,都要詳細。因為,在許多國家,考取執照試後,多數要求數年專科訓練,才會開業。在香港,一旦考試及格,實習之後,取得執業,即可行醫。而且,私人執業,沒有醫藥分家。醫生對於藥物的性質、分量、副作用等,都要清楚,要求很高。海外醫生,遇到這些問題,會覺得不合理。
三、本港的醫學生,考試能力極高。入醫學院時,已經是尖子中的尖子。畢業之後,參加海外的專科考試,往往及格率高,名列前茅,獲頒金章。而且,本港醫生特別喜歡進修,考完一個又一個的外國院士、文憑。20年前,有人比較紐約、倫敦及香港,發覺平均銜頭的數目,香港大大佔先。本港的醫生,在研究資金不足,工作壓力大之下,仍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紀錄,維護民康,真是了不起。用這樣高要求的標準,考核海外醫生,許多是招架不了。
當然,有許多人問我﹕「考試好,能算是一個好醫生嗎?」但請不要忘記,SARS期間,全港的醫護人員,無論是公營或私營的,沒有一個逃兵。所以,本港醫生的專業精神,是不容置疑的。
最近,有人提出免試輸入醫生。其實,暫許執照和有限度執照,已經可以輸入傑出的醫生。如果是一般的執業,由於香港是世貿一員,不能免試,亦不能偏袒某些國家,歧視另一些國家。只能用本港高標準的要求,一視同仁,用來考核海外醫生。所以,制度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降低要求,甚至免試,將來出了醫療事故,誰來負起這政治責任?
觀乎此,我敢說,香港海外醫生回流的渠道,是最開放的。至於公營系統醫生近年短缺,其中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將另文再述。
作者是香港大學副校長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