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剛剛度過春節,檢討一下春節的感受,怎一個累字了得。看望老人,走走親戚,接待親友,再勉強逛一下所謂的「廟會」,又免不了請吃、吃請。對於過了幾十年春節的人來說,春節的新鮮感早已漸去,但為了老人,為了子女,又不得不過。其中的利弊心中自知,只能稱之為「累」並「快樂」着。
世間事物何嘗不如此?凡有一利必有一弊。團聚有離別的憂傷,成人有離家的坎坷,結婚有繁瑣的束縛,獨身有深秋的孤苦。內地客狂搶奶粉,令奶粉商賺得盆滿鉢滿;「中國大媽」豪爽購金,又令金店生生打不了烊。
香港就在13億人的中國內地近邊,其「購物天堂」的盛名,讓內地遊客不紛至沓來都難。若香港只是孤島上的不毛之地,恐怕只能靠打魚拾鳥糞來安身立命。
也許這就是香港的現實,香港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購物中心、旅遊中心若離開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恐怕也是一句空話。
一年有5000餘萬訪客進出香港,其人數達到本地常住人口的將近8倍,若說對本地居民沒有絲毫干擾,那是絕不現實;但若說其弊端遠遠大於利好,更是無視成千上萬港人的生計和香港的長遠發展。
有人好動,有人好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又何况性相近,習相遠。香港接納如此多的訪客,又怎能不對久居港島、九龍的港人打擾?起碼乘車擠了,旅遊場所難覓清靜了,甚至奶粉稀缺了,筆者在假日期間絕對不敢到熱鬧之地,概莫如此。
其實筆者也是好靜的,但這個好靜也總是相對而言,總不至於不顧生計躲到深山老林裏去;既離不開港島,就只好踏踏實實的安身,日復一日地快樂奔波,從中自得其樂。
這麼多的訪客,不文明之人,不文明之事,自然難免。其中有內地客人,當然也會有外國客人,且我們自身的不文明也不是絕無僅有,捫心自問,都推到內地客身上也是不大公平。在那些不文明人的身上,也許有時做了錯事,但他也不是處處做錯事,總須以善良之心待之。
請以主人之道待之
既然我們自詡文明高於他人,好言相勸就是了,一句好言,不啻「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既幫助了別人,又愉悅了自己,何樂而不為?惡言相譏,不是我們香港人的行事風格。那些過激和衝動,又怎是我們香港人的待客之道?
記得日本遊客在1960年代剛剛走出四島之時,在歐美遭到一片討伐聲,稱其沒有教養,舉止不端。後來韓國人、台灣人亦都經歷了同樣的遭遇。所以亦建議以同樣心情期待內地的「大媽們」,一是不文明之事相對來說畢竟微乎其微,二是也許這些人香港一行,回去後會面貌一新。所以,請以主人之道待之,亦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我們的那些同胞。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