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記協擬集新聞自我審查個案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25日 06:35
2014年02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透露,記協計劃收集前線記者或傳媒中層受新聞自我審查或打壓的個案,日後向外界公布。計劃屬初步構思,未有具體細節,但強調不會只相信片面之詞,會有嚴謹機制核實,「新聞自由對市民來說頗抽象,希望有實質例子,具體向市民表達新聞自由如何受壓」。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表示,初步有編輯向他表達關注,指抽稿原因很多,未必與自我審查有關。


指有嚴謹機制核實

岑倚蘭表示,傳媒自我審查不是今時今日才發生,她在記協周日集會時在台上透露,1990年代任職採訪主任時,曾收到高層字條,叫她不要以六四周年紀念作頭版,便是一例,但近年自我審查事件愈加頻密,故希望市民了解。據了解,記協手上已有部分案例,整理後會於新一期《記者之聲》刊登,但會隱去新聞機構名稱,以保護報料記者身分。岑又透露,或與其他團體成立聯席,深化民間有關言論自由的教育工作。


趙應春:有編輯指抽稿原因多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表示,未有機會和記協談有關計劃,但初步有編輯向他表達關注,指抽稿原因很多,可能是稿擠、稿太長,未必與審查有關。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記協做法「有意思」,可詳細向涉事各當事人像「錄口供」般取證,作記錄之用,日後可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報告,與會的政府代表需要回應。他建議記協建立新聞審查數據庫,向新聞工作者收集過去實例,「每人10個」,並向涉事新聞機構查詢,如對方沒有回應,可寫下「no comment」,「睇吓UN(聯合國)信邊個」。


學者:或令審查變隱蔽

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座教授陳韜文說,收集自我審查事件有記錄和監察之用,有關做法可能有正、反兩面作用,傳媒機構可能因有人監察而減少肆無忌憚地自我審查,但亦有可能知道記協會記錄,而在自我審查時轉而做得更隱蔽,更難追查。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