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Netflix根據反映用戶收看習慣的數據,炮製出導演、演員與題材均大收旺場的大熱作品《紙牌屋》,掀起「煲劇」潮,美國總統奧巴馬亦在Twitter發文,呼籲觀眾不要劇透。這是企業應用網絡「大數據」(Big Data)的又一寫照,不過亦有傳統創作人質疑「大數據」令製片方着眼於迎合觀眾既有口味,可能會局限創意,影響節目質素與多樣性。
每日播放率3000萬次
科技新聞網站GigaOm稱,Netflix估計每日約有3000萬次播放率,從中可得知用戶收看影片時間、影片內容、對影片的評價、用以收看的裝置,播放影片期間暫停、倒帶或快播的情况,甚至對畫面色彩以至場景的喜好等數據。
Netflix將現有影片庫細分成7.9萬個類別,並按觀眾喜好推介影片,首席傳訊主任弗里德蘭(Jonathan Friedland)稱,實時觀察客戶的觀影習慣,有助於了解節目受歡迎程度,讓公司有把握找出潛在觀眾群及決定購入或製作什麼節目。
由同名小說及BBC劇集改編的《紙牌屋》,就集Netflix用戶喜愛元素於一身。該劇講述一名美國國會議員在政壇掀起權力鬥爭,Netflix斥資1億美元購入兩季劇集版權,並根據不同觀眾的偏好,播放不同版本的預告片段:主角奇雲史柏斯(Kevin Spacey)的影迷會看到主打這名金像影帝的預告,電影發燒友看到的預告則體現導演大衛芬查(David Fincher)的風格。
傳統製作人憂扼殺創意
《紐約時報》報道,亞馬遜的網上影視服務亦計劃利用客戶數據決定製作方向。研究大數據發展的作家斯莫蘭(Rick Smolan)稱,電視製作人過往憑空摸索製作方向,如今網絡電視公司擁有關於觀眾的大數據,「他們知道目標在哪裏」。
有線電視供應商FX Networks總裁蘭德格拉夫(John Landgraf)對憑藉用戶數據便能製作大熱節目的看法有保留,他指出,「數據只能告訴你過去人們喜歡什麼,而非未來喜好」。
新聞網站Salon專欄作家倫納德(Andrew Leonard)亦質疑,依賴大數據會令創作逐漸收窄至特定模式,影響節目質素與多樣性,「要是導演清楚知道某部分觀眾不喜歡跳接畫面,討厭看殘暴虐待的鏡頭,或者只愛看性愛場面,那會導致什麼結果?」
每日播放率3000萬次
科技新聞網站GigaOm稱,Netflix估計每日約有3000萬次播放率,從中可得知用戶收看影片時間、影片內容、對影片的評價、用以收看的裝置,播放影片期間暫停、倒帶或快播的情况,甚至對畫面色彩以至場景的喜好等數據。
Netflix將現有影片庫細分成7.9萬個類別,並按觀眾喜好推介影片,首席傳訊主任弗里德蘭(Jonathan Friedland)稱,實時觀察客戶的觀影習慣,有助於了解節目受歡迎程度,讓公司有把握找出潛在觀眾群及決定購入或製作什麼節目。
由同名小說及BBC劇集改編的《紙牌屋》,就集Netflix用戶喜愛元素於一身。該劇講述一名美國國會議員在政壇掀起權力鬥爭,Netflix斥資1億美元購入兩季劇集版權,並根據不同觀眾的偏好,播放不同版本的預告片段:主角奇雲史柏斯(Kevin Spacey)的影迷會看到主打這名金像影帝的預告,電影發燒友看到的預告則體現導演大衛芬查(David Fincher)的風格。
傳統製作人憂扼殺創意
《紐約時報》報道,亞馬遜的網上影視服務亦計劃利用客戶數據決定製作方向。研究大數據發展的作家斯莫蘭(Rick Smolan)稱,電視製作人過往憑空摸索製作方向,如今網絡電視公司擁有關於觀眾的大數據,「他們知道目標在哪裏」。
有線電視供應商FX Networks總裁蘭德格拉夫(John Landgraf)對憑藉用戶數據便能製作大熱節目的看法有保留,他指出,「數據只能告訴你過去人們喜歡什麼,而非未來喜好」。
新聞網站Salon專欄作家倫納德(Andrew Leonard)亦質疑,依賴大數據會令創作逐漸收窄至特定模式,影響節目質素與多樣性,「要是導演清楚知道某部分觀眾不喜歡跳接畫面,討厭看殘暴虐待的鏡頭,或者只愛看性愛場面,那會導致什麼結果?」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