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腦科醫生負責判斷病人是否已腦幹死亡,擔當判斷生死的「判官」,病人捐出器官的安排要在此決定後才能啟動。有腦神經科醫生見證病房生死,曾有丈夫在中風妻子臨死前重新求婚,牀前放下99支玫瑰,並高唱一曲《無賴》,再等待醫生頒布死訊,最後更捐出妻子心、肝、腎及眼角膜,共救治6人。
本港去年共有165宗心、肝及腎臟捐贈個案,較前年的194宗下跌14.9%,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呼籲市民支持器官捐贈。
高永文昨出席香港移植學會主辦的「器官受贈者感恩大會」,提及以往深切治療部、腦科等醫生要保持中立位置,甚少參加呼籲器官捐贈的活動,以免病人家屬誤會醫生為鼓勵器官捐贈,而過早放棄病人,但有關顧忌隨着社會開放及討論,不再存在。
腦神經科醫生見證病房生死
瑪嘉烈醫院腦神經科高級醫生劉國光表示,器官衰竭病人往往靠機器維持心跳,唯有腦神經科、腦外科或深切治療部醫生可作腦幹死亡證明,其間由至少兩名醫生先後檢查,確認病人死亡。
該院腦神經科常接收因中風或交通意外死亡個案,每年約有20多名病人死後捐出器官。劉醫生憶述,一年半前有對30餘歲年輕夫婦,妻子突然中風送院,數日後撒手人寰;丈夫在醫生做最後檢查前,買來99支玫瑰放在昏迷妻子牀頭,並唱了歌手鄭中基的《無賴》再次求婚,彌補妻子往日埋怨他求婚時不認真的遺憾。該丈夫在醫生證實妻子腦幹死亡後,捐出其心、肝、雙腎及雙眼角膜共6個器官,共救治了6人。
獲捐肺後再吸清新空氣
器官捐贈中,捐贈肺部個案最少,去年僅4宗,其中一名受捐贈者為去年11月接受肺移植的蕭國恩。他自2005年起從事郊外滅蚊工作,未有戴口罩長期吸入蚊油、殺蟲劑等,加上吸煙至2009年時身體變差,發燒及嘔出綠色的痰,更有左心房衰竭,終確診慢阻肺病及肺氣腫,肺功能只餘兩成,開始輪候換肺,等了4年。
蕭為生計堅持工作,一年後病情惡化,「由屋企行去升降機已經好氣喘」,需長期吸氧氣,生活擔子轉移到妻子身上,去年一度危殆,但不久後等到有心人捐肺,「做完手術醒過來,那口空氣真的清新一點」;他說患病時只能靠妻子推輪椅,現時最感謝捐贈者令他可再「拖到太太隻手」。另20年前曾患肝癌的黎衍森,去年發現肝衰竭曾一度心跳停頓,本以為等不及換肝,未料決定死後捐出器官時,簽捐贈卡兩日後即等到有人捐肝,令他能陪伴一對兒女成長。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