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筆者在2014年1月6日於本版回應王卓祺教授於2013年12月17日發表的〈西方民主制度是靈丹妙藥還是興奮劑?〉一文,希望他不要幻想有政治上的靈丹妙藥,而是要為一個已發展出獨立的司法、活躍的公民社會、自由的傳媒的香港對症下藥,實行民主。王教授於2月10日於此版再次為文,細列數據以說明民主如何無助經濟發展、民主國家的人民對政府信任度偏低云云,再次重申民主只是興奮劑,對改善管治毫無幫助。
經濟績效只是善治其中一個指標
我和王教授在大學都有指導學生進行研究,都知道在鋪陳數據之前最重要是先釐清概念,否則會因為偏差而損害研究的有效性。王教授原來要討論的問題是民主是否帶來善治(good governance)。良好的管治當然涉及到政府的經濟績效,但經濟績效卻只是善治的其中一個指標。而在經濟績效這概念中,經濟增長率更不是唯一的指標。所以在此文我不打算像王教授一樣花大量篇幅討論一個非常爭議的管治指標(對成熟的經濟體制,單看經濟增長率更是非常偏頗),而是重申善治的概念的多面性和與民主制度的關係。
正如我前文所述,聯合國亞太經濟及社會委員會定義善治包含8項元素:公眾參與、尋求共識、向社會問責、高透明度、適切回應社會訴求、高效能、平等包容、法治精神。高效能當然涉及經濟績效,但假如一個國家經濟猛速發展,但卻分配不均、貪污腐化、法治不彰,很難被評為一個善治國家。我建議過王教授參考世界銀行的世界管治指標(WGI),當中就涉及法治、反貪、政治穩定、政府績效、規管、言論自由與問責等指標,簡單看一看全球的排名便知道民主國家表現較優。如果王教授不想回到他原來討論的善治問題,而想集中討論「發展」此議題(此乃從他特別關心經濟增長率而推論),亦應採取更廣闊的發展觀。譬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從1990年開始發布人類發展指數(HDI),以預期壽命、教育程度(識字率)和生活水準(人均GDP)來衡量人類的發展情况。這指標比起以單一依賴人均GDP的經濟角度更全面量度社會的發展狀態。以社工出身的王教授沒理由將自己推到最狹隘的發展主義角落!
最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
都是民主國家
我嘗試以人類發展指數和Freedom House對國家的自由度(包括公民自由與政治權利),分析全球186國家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