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德國和日本戰後對歷史的態度迥異,跟各自處身的國際形勢大有關係。德國模式在世界歷史上甚為獨特,要求其他國家效法並不容易。既然日德史觀近期成為焦點,二戰另一個「壞蛋」奧地利戰後如何經過漫長時間才「痛改前非」,或有參考意義。
納粹屠猶 奧地利難辭其咎
奧地利是第三帝國成員,在納粹屠猶中扮演關鍵角色:猶太人集中營官員有四成是奧地利人,指揮官比例更高達七成。奧地利18萬猶太人有6.5萬人被殺,餘下的大都逃亡。但戰後奧地利長期以「戰爭受害者」自居,淡化自己在屠猶的角色,戰後積極營造愛好和平的中立國形象。Thomas U. Berger在《War, Guilt, and World Politics after World War II》一書中便戲言:「奧地利20世紀最大的成就,便是令世界以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希特勒是德國人。」
奧地利對歷史的態度也是因為戰後形勢所致。盟軍一開始便把奧地利視為「納粹主義的第一個受害者」,奧地利也樂於配合這說法。為了凝聚國家,戰後奧地利讓納粹分子回歸政壇出任要職,亦抗拒西方壓力給猶太人賠償,對納粹罪行的調查更是馬虎了事。
形勢所需 被歸類為受害者
1965年荷李活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雖然差不多公認為奧地利最佳公關,但當年奧地利人卻不是這樣看。攝製隊在薩爾斯堡拍攝期間,想懸掛納粹旗顯示時代改變,遭市政府阻撓,攝製隊威脅改用當年奧地利人歡迎納粹的新聞片段代替,市政府才讓步。電影在薩爾斯堡等地票房慘淡。這段插曲或能顯示奧地利當時如何迴避納粹過去。
沒有清算納粹罪行令奧地利極右勢力一直陰魂不散,屢釀國際爭議。1986年至1992年擔任奧地利總統的瓦爾德海姆(Kurt Waldheim)被揭發隱瞞曾擔任納粹衝鋒隊的過去,任內更被美國等國家列為「不受歡迎人物」。國際輿論壓力,加上冷戰結束的國際形勢最終迫使奧地利政府改弦易轍,總理弗拉里茨基(Franz Vranitzky)1993年訪問以色列,公開承認奧地利要為屠猶負責。而奧地利因為要加入歐盟,在歐盟壓力下翌年亦開始處理戰爭賠償問題。
治罪馬虎 極右派陰魂不散
花那麼多篇幅介紹奧地利的戰後歷史,只是想說明「面對歷史」對很多國家並非簡單容易。 事實上,環看世界,很多國家都極力迴避自己的醜陋過去。
林康琪
納粹屠猶 奧地利難辭其咎
奧地利是第三帝國成員,在納粹屠猶中扮演關鍵角色:猶太人集中營官員有四成是奧地利人,指揮官比例更高達七成。奧地利18萬猶太人有6.5萬人被殺,餘下的大都逃亡。但戰後奧地利長期以「戰爭受害者」自居,淡化自己在屠猶的角色,戰後積極營造愛好和平的中立國形象。Thomas U. Berger在《War, Guilt, and World Politics after World War II》一書中便戲言:「奧地利20世紀最大的成就,便是令世界以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希特勒是德國人。」
奧地利對歷史的態度也是因為戰後形勢所致。盟軍一開始便把奧地利視為「納粹主義的第一個受害者」,奧地利也樂於配合這說法。為了凝聚國家,戰後奧地利讓納粹分子回歸政壇出任要職,亦抗拒西方壓力給猶太人賠償,對納粹罪行的調查更是馬虎了事。
形勢所需 被歸類為受害者
1965年荷李活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雖然差不多公認為奧地利最佳公關,但當年奧地利人卻不是這樣看。攝製隊在薩爾斯堡拍攝期間,想懸掛納粹旗顯示時代改變,遭市政府阻撓,攝製隊威脅改用當年奧地利人歡迎納粹的新聞片段代替,市政府才讓步。電影在薩爾斯堡等地票房慘淡。這段插曲或能顯示奧地利當時如何迴避納粹過去。
沒有清算納粹罪行令奧地利極右勢力一直陰魂不散,屢釀國際爭議。1986年至1992年擔任奧地利總統的瓦爾德海姆(Kurt Waldheim)被揭發隱瞞曾擔任納粹衝鋒隊的過去,任內更被美國等國家列為「不受歡迎人物」。國際輿論壓力,加上冷戰結束的國際形勢最終迫使奧地利政府改弦易轍,總理弗拉里茨基(Franz Vranitzky)1993年訪問以色列,公開承認奧地利要為屠猶負責。而奧地利因為要加入歐盟,在歐盟壓力下翌年亦開始處理戰爭賠償問題。
治罪馬虎 極右派陰魂不散
花那麼多篇幅介紹奧地利的戰後歷史,只是想說明「面對歷史」對很多國家並非簡單容易。 事實上,環看世界,很多國家都極力迴避自己的醜陋過去。
林康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