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前幾天東鐵故障,連帶金鐘站放工人流塞滿站外,趕往沙田的我,急急走上地面,搭了經東隧開往馬鞍山的681號巴士。東隧暢通無阻,很順利便到達目的地,但若我當時繼續在金鐘站苦等,甚或是乘坐經紅隧的車,勢將於東鐵故障、彌敦道塞車間蹉跎歲月,如果更多車輛能選擇其他隧道,便可有助減輕問題,減少很多乘坐鐵路或經紅隧乘客的痛苦。
缺乏選擇的道路網絡,一旦發生任何意外,造成的擠塞必定是災難性。一宗意外,足可癱瘓大部分交通。誠然,政府的改善過海隧道交通流量建議,十年一覺諮詢夢,終歸草草擱置,社會喊了回購兩隧10年,政府不聽之餘,竟連小修小補也放棄。
他們說2011 至2013 年間紅隧車流量減少,東隧卻在加,可能是駕駛人士忍受不了擠塞而轉用東隧,有待觀察。這根本不是事實,根據運輸署數字,近年的士、電單車、小巴的確少了,然而私家車和巴士的架次仍有上升趨勢。的士乘客多為盡快到達目的地,即使司機也盡量推薦乘客使用其他隧道,免得擠塞少做生意;小巴亦面臨業務萎縮,架次減少有理可循,怎能因此一概而論,否定其他人的需要?
最有趣的是電單車數字,我看不到東西隧的的士、小巴架次上升,反而電單車轉駛西隧漸多,我想原因很簡單:西隧收費25元,即使比紅隧貴17元,但也屬於可負擔水平,說明只要費用合理,車主自會適當分流。
所以也請不要諉過議會,你說觀塘、東區反對,為什麼不提及灣仔、油尖旺,甚至我——南區的失望?你看日本推動高速公路免費多受歡迎,你不回購,香港永遠沒這些政績的,執筆之際,東鐵車頂又出火,若再拖延,火只會愈燒愈猛。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缺乏選擇的道路網絡,一旦發生任何意外,造成的擠塞必定是災難性。一宗意外,足可癱瘓大部分交通。誠然,政府的改善過海隧道交通流量建議,十年一覺諮詢夢,終歸草草擱置,社會喊了回購兩隧10年,政府不聽之餘,竟連小修小補也放棄。
他們說2011 至2013 年間紅隧車流量減少,東隧卻在加,可能是駕駛人士忍受不了擠塞而轉用東隧,有待觀察。這根本不是事實,根據運輸署數字,近年的士、電單車、小巴的確少了,然而私家車和巴士的架次仍有上升趨勢。的士乘客多為盡快到達目的地,即使司機也盡量推薦乘客使用其他隧道,免得擠塞少做生意;小巴亦面臨業務萎縮,架次減少有理可循,怎能因此一概而論,否定其他人的需要?
最有趣的是電單車數字,我看不到東西隧的的士、小巴架次上升,反而電單車轉駛西隧漸多,我想原因很簡單:西隧收費25元,即使比紅隧貴17元,但也屬於可負擔水平,說明只要費用合理,車主自會適當分流。
所以也請不要諉過議會,你說觀塘、東區反對,為什麼不提及灣仔、油尖旺,甚至我——南區的失望?你看日本推動高速公路免費多受歡迎,你不回購,香港永遠沒這些政績的,執筆之際,東鐵車頂又出火,若再拖延,火只會愈燒愈猛。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