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科醫﹕倘現黏膜潰爛需入院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20日 06:35
2014年02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免疫及過敏病專科醫生鄔揚源表示,「史蒂芬斯強生症候群(Stevens Johnson Syndrome,SJS)」是嚴重的藥物敏感,病發可能與基因有關,且任何藥物都可能引起SJS,常見的有治療痛風的抗尿酸藥物及抗生素藥物,例如盤尼西林等。他又指SJS十分罕見,但不難辨認,若藥物敏感嚴重至出現箭靶形紅疹、黏膜潰爛及起水疱等,就有可能是SJS,需入院治療或至少轉介專科醫生。


SJS可一兩周現病徵 致皮膚壞死

鄔揚源說,SJS通常會在一至兩周出現徵狀,亦可在數分鐘內發作。他表示,有病人甫病發就可診斷為SJS,但有病人反應較慢,病發後兩三日才出現典型SJS徵狀。


他表示,SJS的產生是免疫系統對某藥物產生強烈反應,導致皮膚壞死,因此徵狀如燒傷,需向病人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止皮膚壞死,通常愈早治療愈好,因為SJS病人皮膚及黏膜潰爛,傷口處理亦很重要,否則會有感染風險。


三成皮膚脫落 死亡率可達35%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100萬人中僅有10至20個SJS個案,死亡率極高,研究顯示全身少於10%皮膚脫落時,死亡率約1%至5%,若全身三成皮膚脫落,死亡率可能介乎25%至35%,亦可能高達50%,致因主要為感染導致的菌血症及膿血症。


崔說,私家診所醫生「開重藥」愈來愈多,不少個案被處方抗生素,實際上病情並不需要。他認為或有私家醫生,出於商業考慮而向病人處方藥效強勁、但並不需要的藥物,「病人食藥後如果好快康復,下次生病咪又去睇那個醫生,且醫生有部分收入來自藥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