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訪港旅客從2002年的683萬人次激增至2013年的4075萬人次。2013年訪港旅客總數達到5430萬人次。繼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事件之後,香港不少人士與媒體日益關注內地訪港旅客數量是否超過香港接待旅客的能力。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早前公布《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考慮了口岸處理能力、旅遊設施容量、酒店接待能力與公共交通網絡的載客能力,以2017年有超過7000萬旅客訪港這預測數字為基礎,評估顯示香港在各方面仍可應付2017年訪港旅客的需求。水貨活動與公共交通繁忙時段擁擠是不少人士關注的問題。應該指出,從事水貨活動的包括數萬港人與內地人,數萬水貨客與數千萬訪港旅客應該區分開來,不能因為打擊水貨活動而關上內地旅客訪港的大門。
有多少內地訪港旅客使用公共交通,對公共交通有多大影響?迄今沒有客觀的數字。《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只提到在訪港旅客所使用的眾多公共交通工具中,鐵路佔的份額為55%。《明報》1月26日的報道,也提到「旅客增多,自然令鐵路系統負荷增加」,但是訪港旅客是公共交通繁忙時段擁擠的主要原因嗎?本文試圖用「旅客人口當量」的概念進行客觀和實事求是的分析。
2002至2013訪港旅客增加,最多使平均每日公共交通旅客人次增加5.84%
2013年香港人口700多萬,訪港旅客總數達到5430萬人次,數字很大,不少人以為超出了香港接待旅客的上限。其實,訪港旅客2012年平均每次來港3.5晚,即平均每次來港活動4.5天。2013年2864萬人次為不過夜訪港旅客,即平均每次來港活動1天。以一年平均365天計,可以計算出旅客人口當量,即平均每天有多少旅客在香港。
旅客人口當量可以同人口、15至64歲人口、就業人數直接比較,顯示訪港旅客對公共交通的相對影響。從2002到2013年,平均每天在香港旅客人數由15.1萬增加到39.5萬(圖一)。每天在香港旅客人數佔就業人數(同公共交通繁忙時段擁擠最有關的指標)比重從4.34%上升到10.18%。由此可以估計平均每日旅客使用公共交通人次(圖二)。因此,2002至2013訪港旅客增加,最多使平均每日公共交通旅客人次增加5.84%。同期,平均每日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18.11%,由1088萬增加到1285萬。訪港旅客增加的貢獻只為32.2%。同期,香港人口增加6.52%,15至64歲人口增加11.82%,就業人數增加11.70%。就業人數增加對平均每日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的貢獻為64.6%。
港鐵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是由於大量乘客由巴士轉用港鐵
2002至2013年港鐵平均每日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50.77%,由352萬增加到530萬。 顯然,港鐵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是由於大量乘客由巴士轉用港鐵,不可能由佔就業人數10.18%的每天在香港旅客人數引起。2002至2013年香港平均每日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18.11%,但是,九龍和港島的地鐵網絡基本沒有變化,這是造成交通繁忙時段九龍塘站與金鐘站擁擠的根本原因。情况預計在沙中線落成後,才可望改善。
作者為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及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有多少內地訪港旅客使用公共交通,對公共交通有多大影響?迄今沒有客觀的數字。《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只提到在訪港旅客所使用的眾多公共交通工具中,鐵路佔的份額為55%。《明報》1月26日的報道,也提到「旅客增多,自然令鐵路系統負荷增加」,但是訪港旅客是公共交通繁忙時段擁擠的主要原因嗎?本文試圖用「旅客人口當量」的概念進行客觀和實事求是的分析。
2002至2013訪港旅客增加,最多使平均每日公共交通旅客人次增加5.84%
2013年香港人口700多萬,訪港旅客總數達到5430萬人次,數字很大,不少人以為超出了香港接待旅客的上限。其實,訪港旅客2012年平均每次來港3.5晚,即平均每次來港活動4.5天。2013年2864萬人次為不過夜訪港旅客,即平均每次來港活動1天。以一年平均365天計,可以計算出旅客人口當量,即平均每天有多少旅客在香港。
旅客人口當量可以同人口、15至64歲人口、就業人數直接比較,顯示訪港旅客對公共交通的相對影響。從2002到2013年,平均每天在香港旅客人數由15.1萬增加到39.5萬(圖一)。每天在香港旅客人數佔就業人數(同公共交通繁忙時段擁擠最有關的指標)比重從4.34%上升到10.18%。由此可以估計平均每日旅客使用公共交通人次(圖二)。因此,2002至2013訪港旅客增加,最多使平均每日公共交通旅客人次增加5.84%。同期,平均每日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18.11%,由1088萬增加到1285萬。訪港旅客增加的貢獻只為32.2%。同期,香港人口增加6.52%,15至64歲人口增加11.82%,就業人數增加11.70%。就業人數增加對平均每日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的貢獻為64.6%。
港鐵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是由於大量乘客由巴士轉用港鐵
2002至2013年港鐵平均每日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50.77%,由352萬增加到530萬。 顯然,港鐵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是由於大量乘客由巴士轉用港鐵,不可能由佔就業人數10.18%的每天在香港旅客人數引起。2002至2013年香港平均每日公共交通乘客人次增加18.11%,但是,九龍和港島的地鐵網絡基本沒有變化,這是造成交通繁忙時段九龍塘站與金鐘站擁擠的根本原因。情况預計在沙中線落成後,才可望改善。
作者為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及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