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鐵事故頻仍,近期每次出事,列車延誤數小時,數以十萬計市民受影響,港鐵在本港集體運輸佈局佔據壟斷性地位,但是它提供的服務質素每况愈下,情况不能接受。港鐵服務之良窳,對整體交通牽一髮而動全身,而港鐵事故以東鐵線兩度因為電纜絕緣體損毁引致停電為例,表面上是維修、採購程序問題,不過,是否僅止於此,是否反映港鐵管理出現異化?政府應該深入探究,對港鐵進行獨立調查,就調查結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確保港鐵不會走上當年九鐵的老路。
港鐵具壟斷性地位
一旦出事全港受害
過去兩個多月,港鐵大小事故接連發生,延誤時數少則2.5小時(上月22日元朗輕鐵事故),多則5小時(去年12月將軍澳線高壓電纜鬆脫事故),而近期10日內發生的東鐵線兩宗絕緣體損毀事故,分別延誤4小時和3小時。本港整體交通運輸以鐵路為主,其他交通工具都是輔助性質,港鐵出事,意味着交通大阿哥「跪低」,巴士、小巴等無論怎樣應變,都不可能滿足突然而來的需求。亂局在歷次港鐵事故,已經一再顯露出來。
港鐵享盡政策傾斜的利益,佔據壟斷地位之後,近期事故之多,與其重要性並不匹配。這幾年,每逢港鐵發生事故,主事官員都表達關注,又說已經要求港鐵交報告,云云,不過,以政府是港鐵大股東的地位,打造了一家舉足輕重的集體運輸公司,但是對其提供服務之監管卻顯得甚為疏離,港鐵事故不斷,是否與政府疏於監管有關,值得關注。
東鐵線兩次絕緣體損毀事故,港鐵披露上次出事後,已經委託理工大學設計一套電力絕緣測試儀器,證實絕緣體沒有問題才會安裝上去。這個措施,表面上亡羊補牢,實質是港鐵卸責之舉,設若經由理大測試之後,絕緣體安裝上去又出事,屆時港鐵就有說辭,掩蓋其採購不當,甚或更嚴重的法律責任問題;另外,港鐵表示將委託獨立海外專家,檢討港鐵的物料採購等程序,以免事件再發生,云云。港鐵的處理,大概認為找到問題,10日內更換有問題的65個絕緣體,又已採取措施防止重蹈覆轍,事態就告一段落,所以,從整體處理看來,港鐵並無追究責任之意。
主事官員方面,除了重申提示港鐵全面檢查系統上是否有需要改善之處,對於絕緣體涉及的採購、安裝、維修等問題,並無觸及。按歷次港鐵事故觀察,政府取態將就此打住,不會深究。不過,這類採購或承建工程若有問題,其性質往往並非買錯貨那麼簡單。當年,九鐵屬下的西鐵工程,由西門子公司承建的電訊系統工程出現延誤,九鐵在時間緊迫下,決定與西門子簽訂補充協議,額外支付1億元予西門子以追回進度。事件曝光後引起公眾關注,再揭發出更多補充協議,九鐵委聘獨立會計師調查。調查結果發現九鐵管理層自把自為,就工程進度隱瞞管理局,當事態揭露之後「為時已晚」,無法以其他方法補救。
九鐵西門子事件,被認為暴露了九鐵管理層驕橫霸道、管理局監管不足,事態之嚴重,促使當年政府決定合併兩鐵,變相把九鐵併入地鐵,形成現在港鐵獨大的局面。港鐵目前的情况,無證據證明是九鐵的翻版,不過,從一些迹象顯示,港鐵管理層是否出現異化,值得關注。
汲取九鐵教訓
及早為港鐵全面體檢
例如,當年九鐵因為管理不善,反映在服務上事故頻生,港鐵接連發生事故,是否反映管理有問題,疑團待解;當年九鐵出事,與管理局監管不足有關,今日港鐵董事局對港鐵營運的監管是否足夠,需要事實來解答;港鐵歷次事故之後,有意見認為與維修保養外判有關,是耶非耶,從來未經客觀驗證。此外,來港旅客衆多,鐵路是旅客主要交通工具,港鐵雖然增加列車班次應付,但是現行鐵路設施是否可以承受龐大旅客的負荷,而事故頻仍是否與超負荷有關,需要全面檢視,讓數據說話。
還有一點,當年九鐵管理層處理事故,被認為是「批評接受、態度照舊},缺乏誠意,現在,港鐵每逢發生事故都會表示歉意,但是港鐵管理層正視事故的態度值得商榷。以前日東鐵事故延誤3小時為例,由於正值下班時間,市民大受影響,港島金鐘站人潮洶湧,被認為是事故導致「人流倒灌」,連金鐘站內廣播也說受到粉嶺電纜故障而實施管制,但是港鐵高層則不認同兩者有關,到昨日,這名高層仍然抱持這樣的態度。
港鐵在交通運輸地位顯要,東鐵事故延誤3小時,整個鐵路系統受連鎖影響,絕不出奇,特別在上下班高峰時間,金鐘站出現人流倒灌,根本就不奇怪,正常情况下,理應沒有什麼值得港鐵高層迴避;有關高層的取態,無法理解。從這件事,折射出港鐵管理層處於怎樣的狀態,值得探究。現在由港鐵委聘獨立專家檢視架空電纜維修和採購程序,並不能回應事態本質、港鐵連串事故反映出來的管理疑問等,基於港鐵動向牽連廣泛,政府應該委請獨立人士對港鐵作全面體檢。要避免港鐵管理向九鐵的老路滑下去,此其時矣!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港鐵具壟斷性地位
一旦出事全港受害
過去兩個多月,港鐵大小事故接連發生,延誤時數少則2.5小時(上月22日元朗輕鐵事故),多則5小時(去年12月將軍澳線高壓電纜鬆脫事故),而近期10日內發生的東鐵線兩宗絕緣體損毀事故,分別延誤4小時和3小時。本港整體交通運輸以鐵路為主,其他交通工具都是輔助性質,港鐵出事,意味着交通大阿哥「跪低」,巴士、小巴等無論怎樣應變,都不可能滿足突然而來的需求。亂局在歷次港鐵事故,已經一再顯露出來。
港鐵享盡政策傾斜的利益,佔據壟斷地位之後,近期事故之多,與其重要性並不匹配。這幾年,每逢港鐵發生事故,主事官員都表達關注,又說已經要求港鐵交報告,云云,不過,以政府是港鐵大股東的地位,打造了一家舉足輕重的集體運輸公司,但是對其提供服務之監管卻顯得甚為疏離,港鐵事故不斷,是否與政府疏於監管有關,值得關注。
東鐵線兩次絕緣體損毀事故,港鐵披露上次出事後,已經委託理工大學設計一套電力絕緣測試儀器,證實絕緣體沒有問題才會安裝上去。這個措施,表面上亡羊補牢,實質是港鐵卸責之舉,設若經由理大測試之後,絕緣體安裝上去又出事,屆時港鐵就有說辭,掩蓋其採購不當,甚或更嚴重的法律責任問題;另外,港鐵表示將委託獨立海外專家,檢討港鐵的物料採購等程序,以免事件再發生,云云。港鐵的處理,大概認為找到問題,10日內更換有問題的65個絕緣體,又已採取措施防止重蹈覆轍,事態就告一段落,所以,從整體處理看來,港鐵並無追究責任之意。
主事官員方面,除了重申提示港鐵全面檢查系統上是否有需要改善之處,對於絕緣體涉及的採購、安裝、維修等問題,並無觸及。按歷次港鐵事故觀察,政府取態將就此打住,不會深究。不過,這類採購或承建工程若有問題,其性質往往並非買錯貨那麼簡單。當年,九鐵屬下的西鐵工程,由西門子公司承建的電訊系統工程出現延誤,九鐵在時間緊迫下,決定與西門子簽訂補充協議,額外支付1億元予西門子以追回進度。事件曝光後引起公眾關注,再揭發出更多補充協議,九鐵委聘獨立會計師調查。調查結果發現九鐵管理層自把自為,就工程進度隱瞞管理局,當事態揭露之後「為時已晚」,無法以其他方法補救。
九鐵西門子事件,被認為暴露了九鐵管理層驕橫霸道、管理局監管不足,事態之嚴重,促使當年政府決定合併兩鐵,變相把九鐵併入地鐵,形成現在港鐵獨大的局面。港鐵目前的情况,無證據證明是九鐵的翻版,不過,從一些迹象顯示,港鐵管理層是否出現異化,值得關注。
汲取九鐵教訓
及早為港鐵全面體檢
例如,當年九鐵因為管理不善,反映在服務上事故頻生,港鐵接連發生事故,是否反映管理有問題,疑團待解;當年九鐵出事,與管理局監管不足有關,今日港鐵董事局對港鐵營運的監管是否足夠,需要事實來解答;港鐵歷次事故之後,有意見認為與維修保養外判有關,是耶非耶,從來未經客觀驗證。此外,來港旅客衆多,鐵路是旅客主要交通工具,港鐵雖然增加列車班次應付,但是現行鐵路設施是否可以承受龐大旅客的負荷,而事故頻仍是否與超負荷有關,需要全面檢視,讓數據說話。
還有一點,當年九鐵管理層處理事故,被認為是「批評接受、態度照舊},缺乏誠意,現在,港鐵每逢發生事故都會表示歉意,但是港鐵管理層正視事故的態度值得商榷。以前日東鐵事故延誤3小時為例,由於正值下班時間,市民大受影響,港島金鐘站人潮洶湧,被認為是事故導致「人流倒灌」,連金鐘站內廣播也說受到粉嶺電纜故障而實施管制,但是港鐵高層則不認同兩者有關,到昨日,這名高層仍然抱持這樣的態度。
港鐵在交通運輸地位顯要,東鐵事故延誤3小時,整個鐵路系統受連鎖影響,絕不出奇,特別在上下班高峰時間,金鐘站出現人流倒灌,根本就不奇怪,正常情况下,理應沒有什麼值得港鐵高層迴避;有關高層的取態,無法理解。從這件事,折射出港鐵管理層處於怎樣的狀態,值得探究。現在由港鐵委聘獨立專家檢視架空電纜維修和採購程序,並不能回應事態本質、港鐵連串事故反映出來的管理疑問等,基於港鐵動向牽連廣泛,政府應該委請獨立人士對港鐵作全面體檢。要避免港鐵管理向九鐵的老路滑下去,此其時矣!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