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全民就業 不等於無窮人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19日 06:35
2014年02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進入全民就業時期,但會繼續有窮人,究竟點解?

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跌至3.1%,是1997年底以來的新低,失業人數則連續5個月下跌,總就業人數更差不多達到380萬、再創歷史新高。


通脹蠶食 生活愈來愈難

展望未來,可見本地經濟活動持續擴張,估計失業率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於低水平。連低技術行業都出現人手不足的情况,例如餐飲業,就業不足率跌至1.3%,基本上是只要願意做,都會找到工作。


我最近聽到一個小故事:某公司為了請人,訂立了一項《海盜計劃》,若員工成功拉到競爭對手公司的人「跳槽」,新舊人都會有獎金!

要知現在美國的結構性失業率是6.1%、英國更是6.9%。所謂結構性失業率,即是政府已經放棄解決的失業底線。美其名為「結構性」,聽來是政府沒有責任,人民自己也不用努力,大家一起歸咎於「經濟模式」及「國際大勢」等虛無縹緲的概念。


低技術工資增長滯後

相比之下,香港實在非常非常幸運。


然而不得不承認,雖然我們是進入全民就業時期,但社會的貧窮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甚至是沒有好轉的迹象。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當然是通脹、尤其是住屋開支持續增長。日常消費愈來愈貴,部分是因為大陸人民也富起來了,物資的供求導致物價(包括食物價格)上漲,香港可謂無可奈何。但住屋及商業租金方面,上屆政府實在責無旁貸,多年放慢甚至擱置土地開發,造成今日的困局。在這環節上,今屆政府多項大刀濶斧的計劃,值得稱許。


通脹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低技術勞工的工資增長滯後於整體。也許不應說是滯後,而是簡單的低於整體。香港作為一個服務性經濟體,這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不會自然改變的現象。科技化的趨勢亦必然會使問題逐步惡化,試想一家門市零售店變為一頁直銷網站,裁掉的售貨員收銀員、省掉的裝修工程人員共多少?


長短措施宜一併做

要長遠解決或起碼是嘗試減輕這個問題,投資教育是唯一的辦法。但遠水不能就近火,眼前的貧窮問題又怎樣?特首施政報告增加扶貧力度,並針對「在職貧窮」提出援助,當然有人懷疑各項計劃落實的成效,也毋庸置疑的是我們要面對事實:經濟發展不是必然惠及所有階層,從前說「上層賺錢、消費變成讓下一層的收入」(cascading effect) 的理論也不再適用,所以必須訂定一些社會保障。簡單來說:社會會繼續有窮人,我們也必須決定怎樣幫助他們。


李律仁 法律界人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