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兩周前我叫讀者買大新銀行(2356)買到停牌,文章出街當日遇上恒指暴跌637點,大新卻是22隻銀行股中唯一逆市上升,不太受外在環境影響,識貨之人夠膽在大跌市掃貨,證明本地錢莊的內在價值,惹人垂涎。
本地「錢莊」價值 惹人垂涎
買股博收購,有讀者問如果10年都不發生,怎辦?我擔心的反而是,停牌太早發生,就好像創銀(1111)收購一役,我本來計劃在廖企(0194)公布和越秀的收購協議後,把賺來的錢再投進永亨(0302),可是廖企和越秀未達成協議,市場已傳出永亨擬賣盤,股價一天爆升四成!最理想的是,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給我慢慢入貨。為何要慢慢來?像我買廖企的時候,成交疏落,入貨太急,炒高幾格便會增加成本。當然,如果像我早前買英國的Vodafone(VOD)博美國Verizon(VZ)收購,萬億巨企的成交量入貨急一點也不成問題,但這類收購的利錢也不會很大,170便士購入240便士沽出,潛在利潤當然不能和大新相比。
說開本地錢莊,另一隻東亞(0023)會於今天中午公布業績。上次說過它被收購的潛質比大新複雜,可另文再談,但對於許多大行分析員對它盈利能力的誤解,以致對其業績預測過分悲觀,我只能說大行的「番書仔」分析員實在不諳偉大祖國的國情。
內地港銀絕不重演「迷債事件」
大行對東亞業績悲觀的原因,是因為其龐大的內地業務。根據資料,東亞全球220家分行,有一半處於內地。內銀的前景令人擔憂,最近市場談得最多的一定是理財產品面臨違約的問題,不過對於內地的港銀而言,雷曼一役的最大教訓,就是如果銀行管理層想耳根清靜,不想員工給人疲勞轟炸,便不要亂賣理財產品!內銀沒受雷曼的教訓,如今搞出大頭佛。香港的寶哥哥,出入中環眼見通街大字報血書溪錢,如雷曼迷債事件在內地發生,只會更暴力更紅,這樣的錯香港人又怎樣會再犯?
對於內銀,理財產品只不過是表面問題,更深層更大鑊的是四大國有銀行,在金融海嘯後隨國策大量借貸給國企渡過難關,其他內銀跟地方政府和國企的關係亦千絲萬縷。古代中國,官員最喜愛黃河決堤,因為救災修建河堤油水多;現代中國,既然是中央指令,內銀當然大借特借,不該借都借。北京中國社科院的朋友跟我說,許多國企都靠內銀貸款出糧,內銀的龐大呆壞帳只會比字面看到的更嚴重。
內銀愈大鑊 東亞愈快樂
內銀雖然大大鑊,對於東亞有何意義?中央亡羊補牢抽緊銀根,希望內銀不再胡亂借貸,卻影響許多民企融資。我昨日就收到銀行經理的電話,推銷香港上市的民企珠江鋼管(1938)發3年人民幣債券,票面年息率11.5厘。讀者於親朋戚友當中,可能聽過拿錢上大陸借錢收幾十厘的故事。港銀在內地沒有肩負國家任務,向內地企業借貸會依據香港的商業方針。東亞的年報曾經提過,人行向市場注資影響其利潤,說明什麼呢?就是人行注資,拆息下跌,息差收窄影響東亞利潤;反之內地愈水緊,民企愈借不到錢,利率抽上,東亞沒有國策包袱,就可以擇肥而噬。民企排隊借錢,東亞睇定來食,唔筍唔借。以珠江鋼管發債的例子,如果連我王弼都有資格做大耳窿,何况寶哥哥?內銀愈大鑊,東亞愈快樂,這半年許多不利內銀的消息,預告東亞業績會有驚喜。股價由兩個月前的35元急跌到月初28.5元,實在跌過龍。現回升到30元水平明顯回穩,靠好消息發力追落後,早上公布前偷步入貨,博入平一兩蚊!
另,歡迎讀者上我的facebook網頁(www.facebook.com/buytillsuspension)緊貼股價情報交流意見。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獨立股評人
[王弼 獅觀點]
本地「錢莊」價值 惹人垂涎
買股博收購,有讀者問如果10年都不發生,怎辦?我擔心的反而是,停牌太早發生,就好像創銀(1111)收購一役,我本來計劃在廖企(0194)公布和越秀的收購協議後,把賺來的錢再投進永亨(0302),可是廖企和越秀未達成協議,市場已傳出永亨擬賣盤,股價一天爆升四成!最理想的是,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給我慢慢入貨。為何要慢慢來?像我買廖企的時候,成交疏落,入貨太急,炒高幾格便會增加成本。當然,如果像我早前買英國的Vodafone(VOD)博美國Verizon(VZ)收購,萬億巨企的成交量入貨急一點也不成問題,但這類收購的利錢也不會很大,170便士購入240便士沽出,潛在利潤當然不能和大新相比。
說開本地錢莊,另一隻東亞(0023)會於今天中午公布業績。上次說過它被收購的潛質比大新複雜,可另文再談,但對於許多大行分析員對它盈利能力的誤解,以致對其業績預測過分悲觀,我只能說大行的「番書仔」分析員實在不諳偉大祖國的國情。
內地港銀絕不重演「迷債事件」
大行對東亞業績悲觀的原因,是因為其龐大的內地業務。根據資料,東亞全球220家分行,有一半處於內地。內銀的前景令人擔憂,最近市場談得最多的一定是理財產品面臨違約的問題,不過對於內地的港銀而言,雷曼一役的最大教訓,就是如果銀行管理層想耳根清靜,不想員工給人疲勞轟炸,便不要亂賣理財產品!內銀沒受雷曼的教訓,如今搞出大頭佛。香港的寶哥哥,出入中環眼見通街大字報血書溪錢,如雷曼迷債事件在內地發生,只會更暴力更紅,這樣的錯香港人又怎樣會再犯?
對於內銀,理財產品只不過是表面問題,更深層更大鑊的是四大國有銀行,在金融海嘯後隨國策大量借貸給國企渡過難關,其他內銀跟地方政府和國企的關係亦千絲萬縷。古代中國,官員最喜愛黃河決堤,因為救災修建河堤油水多;現代中國,既然是中央指令,內銀當然大借特借,不該借都借。北京中國社科院的朋友跟我說,許多國企都靠內銀貸款出糧,內銀的龐大呆壞帳只會比字面看到的更嚴重。
內銀愈大鑊 東亞愈快樂
內銀雖然大大鑊,對於東亞有何意義?中央亡羊補牢抽緊銀根,希望內銀不再胡亂借貸,卻影響許多民企融資。我昨日就收到銀行經理的電話,推銷香港上市的民企珠江鋼管(1938)發3年人民幣債券,票面年息率11.5厘。讀者於親朋戚友當中,可能聽過拿錢上大陸借錢收幾十厘的故事。港銀在內地沒有肩負國家任務,向內地企業借貸會依據香港的商業方針。東亞的年報曾經提過,人行向市場注資影響其利潤,說明什麼呢?就是人行注資,拆息下跌,息差收窄影響東亞利潤;反之內地愈水緊,民企愈借不到錢,利率抽上,東亞沒有國策包袱,就可以擇肥而噬。民企排隊借錢,東亞睇定來食,唔筍唔借。以珠江鋼管發債的例子,如果連我王弼都有資格做大耳窿,何况寶哥哥?內銀愈大鑊,東亞愈快樂,這半年許多不利內銀的消息,預告東亞業績會有驚喜。股價由兩個月前的35元急跌到月初28.5元,實在跌過龍。現回升到30元水平明顯回穩,靠好消息發力追落後,早上公布前偷步入貨,博入平一兩蚊!
另,歡迎讀者上我的facebook網頁(www.facebook.com/buytillsuspension)緊貼股價情報交流意見。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獨立股評人
[王弼 獅觀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