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認清個人能力 學習一技之長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18日 06:35
2014年02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提起「Sam哥」、「Cool魔」和「Head姐」,大家都會聯想到穿制服、佩戴太陽眼鏡的俊機師俏空姐;電視劇的威力,認真巨大,每當航空公司舉行招聘會,都吸引不少求職者,當中有不少中學畢業生,有些只為尋找劇中人物、有些追求環遊世界的生活。姑勿論他們的真正動機,筆者卻欣賞他們能夠在讀書和就業之間,作出順應心意的抉擇。


文憑課程多 年輕人無所適從

筆者眼見時下不少年輕人受到家人或朋輩的影響,強迫自己追求一張又一張的「沙紙」。今時今日,副學士先修、副學士、高級文憑等課程五花八門,不但令家長花多眼亂,更使年輕人無所適從。記得昔日讀書時,教育制度簡單得多,要是無法升讀高中,一是投身工業學校,按個人興趣學習一技傍身,否則就是發揮「香港仔」的大無畏精神,在社會闖蕩跌碰。


沒有一技之長,競爭能力自然相對較低。近年經常看到大專生「畢業等於失業」的報道,實不難理解。早前,特首發表施政報告,筆者喜見特區政府一改多年以來,集中發展專上教育的方向,銳意投放資源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包括成立「職業教育專責小組」,以及支援職業訓練局以先導形式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對於那些正絞盡腦汁招聘新血的工程業界朋友,相信會非常歡迎這些新措施。


機電工程署﹕業界正鬧「人才荒」

機電工程界同建造業及服務業一樣,面對招聘困難,令行內出現斷層。機電工程署署長早前表示,業界正鬧「人才荒」,目前尚欠3000人才。他舉例,全港有5000名註冊升降機維修工人,惟過半已經逾50歲,可見情况之嚴峻。


長此下去,筆者委實擔心,這些技工專才終有一日在香港「絕迹」。試想想,香港高樓大廈林立,倘若大廈的電梯發生故障,卻因為人手嚴重不足而遲遲無法維修的話,對民生、經濟和社會秩序將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有見新血難求,香港很多公司均制定周詳的培訓計劃,孕育新一代專才。以電力公司為例,就不同學歷背景的學生提供技工學徒、見習技術員等專業崗位,提供不同理論及培訓,為具潛質的工程技術人員度身制定學習目標,加強和加快發展一專多才。


上代業界精英可當「盲公竹」

在招攬新生代的同時,其實上一代的業界精英,可以憑着他們豐富的閱歷和專業技術,在退休後可轉任導師工作,除可作技術指導外,更可以成為青年人的「盲公竹」,最佳人生導師。絕對是業界的瑰寶。


執筆之時,電視正播放港台節目「機電夢飛翔」,看見專業工程人員的默默耕耘和拼搏,造福社會,實在令人敬佩。


中電企業發展總裁

[莊偉茵 莊諧並重]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