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環球金融市場開始重拾升軌,歐美升,新興市場也升,過去幾周退市走資、亞洲金融風暴再現的感覺統統消失。上周指中國1月外貿數據亮麗有利內地流動性,從另一角度看,中國出入口皆強,既意味歐美經濟真的不差,甚至較想像的強勁得多,亦利好與中國雙邊貿易關係密切的新興市場。觀乎金融市場表現,美股升、亞太區股市升、美債息也升,會否是美國經濟向好、帶動新興市場外貿增長、全球主要股市可抵抗升息預期而做好的典型經濟復蘇局面?過去幾星期因恐慌情緒而被震散的股份陸續回升,華南城(1668)是其中之一。雖然騰訊(0700)入股後便沒有進一步消息,一切都好像純粹炒作,但集團基本因素其實相當不俗。
業績年年增長 每股資產淨值超8元
華南城是一隻地產股多於物流股。集團以大型綜合商貿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的概念作招徠,說服官員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成功以低價取得多個省會城市的大面積土地,而建成後會售予其他商業企業。集團的5項配套服務支柱,包括奧特萊斯商場經營及管理;電子商貿平台;倉儲、運輸及貨代服務;物業管理;會議及展覽服務,則是2012年才開始出現。
以地產股來看待,作為商品交易中心,客源最重視的是能帶來多少營業額,即便在騰訊入股前,華南城業績亦年年有增長,由2010年3月底止年度的13億元,到2013年度已升至28億元,可見其中心還是有頗強競爭力。要注意的是,集團也只是出售了已竣工的面積的大約42%,2013年9月底止已竣工但尚未出售的仍有250萬平米,發展中物業尚有503萬平米,已規劃作未來發展的更高達5600萬平米!因此,多數券商估計其每股資產淨值超過8元。
地理優勢巨大 伙騰訊轉型可期
當然,回顧這幾年內房股股價,大家應已深明折讓是很虛幻的概念,氣氛和是否有利好因素才是重點所在。騰訊入股華南城後的策略、如何結合等均屬未知數,但騰訊自身的電子商貿發展落後,年收益還不足200億元,若要追上天貓、京東等,定必會投入大量資源,並且會集中火力。華南城近年也發展電商,但其競爭優勢則在於各中心的商業客戶,將線下與線上雙結合,及後再將騰訊華南城的平台合而為一,是比較合理的推斷。若如此,華南城轉型可期。
另一方面,各大中心均位於省會,東北有哈爾濱,西部有西安,華南有深圳、南寧、南昌,華中有鄭州,華東有合肥,以此為骨幹,再於周邊地區建支點中轉站,這種優勢是菜鳥和京東永遠無法比擬的。
假設華南城能逐漸成為真正的電商物流股,即使不能跟海爾(1169)旗下的日日順相提並論,但可塑性卻相當高,這一刻亦只是起步位。上周急升過後似乎不值博,但退一步以地產股來看待,有騰訊概念,折讓逾50%似乎不大合理,若收窄至40%可見5.3元,30%便可上望6元。至於風險,現價相距3.5元入股價有16.3%潛在跌幅,視乎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但以此股的波動性,分注買入將入市成本拉低,是不錯的策略。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業績年年增長 每股資產淨值超8元
華南城是一隻地產股多於物流股。集團以大型綜合商貿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的概念作招徠,說服官員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成功以低價取得多個省會城市的大面積土地,而建成後會售予其他商業企業。集團的5項配套服務支柱,包括奧特萊斯商場經營及管理;電子商貿平台;倉儲、運輸及貨代服務;物業管理;會議及展覽服務,則是2012年才開始出現。
以地產股來看待,作為商品交易中心,客源最重視的是能帶來多少營業額,即便在騰訊入股前,華南城業績亦年年有增長,由2010年3月底止年度的13億元,到2013年度已升至28億元,可見其中心還是有頗強競爭力。要注意的是,集團也只是出售了已竣工的面積的大約42%,2013年9月底止已竣工但尚未出售的仍有250萬平米,發展中物業尚有503萬平米,已規劃作未來發展的更高達5600萬平米!因此,多數券商估計其每股資產淨值超過8元。
地理優勢巨大 伙騰訊轉型可期
當然,回顧這幾年內房股股價,大家應已深明折讓是很虛幻的概念,氣氛和是否有利好因素才是重點所在。騰訊入股華南城後的策略、如何結合等均屬未知數,但騰訊自身的電子商貿發展落後,年收益還不足200億元,若要追上天貓、京東等,定必會投入大量資源,並且會集中火力。華南城近年也發展電商,但其競爭優勢則在於各中心的商業客戶,將線下與線上雙結合,及後再將騰訊華南城的平台合而為一,是比較合理的推斷。若如此,華南城轉型可期。
另一方面,各大中心均位於省會,東北有哈爾濱,西部有西安,華南有深圳、南寧、南昌,華中有鄭州,華東有合肥,以此為骨幹,再於周邊地區建支點中轉站,這種優勢是菜鳥和京東永遠無法比擬的。
假設華南城能逐漸成為真正的電商物流股,即使不能跟海爾(1169)旗下的日日順相提並論,但可塑性卻相當高,這一刻亦只是起步位。上周急升過後似乎不值博,但退一步以地產股來看待,有騰訊概念,折讓逾50%似乎不大合理,若收窄至40%可見5.3元,30%便可上望6元。至於風險,現價相距3.5元入股價有16.3%潛在跌幅,視乎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但以此股的波動性,分注買入將入市成本拉低,是不錯的策略。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