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脈管病變是先天血管及淋巴管疾病,會引致面部或頸部等嚴重腫脹,引起疼痛甚至出血。伊利沙伯醫院3年前開始,結合放射手術及外科手術治療脈管病變,為20名病人做混合型手術,全部成功切除病變組織,至今沒有病人復發,效果較以往以單一手術治療或放射治療更徹底。
全港約3000病患 過去難根治
伊院放射診斷部副顧問醫生馮漢盛估計全港約2000至3000人患脈管病變,而伊院開創的混合型手術屬世界先驅。
40歲的石女士左眼眼皮曾因脈管病變出現嚴重腫脹。她10年前做外科手術,當時醫生切除了大部分病變組織,但因鄰近眼球及神經線,仍有一成難以清除,7年後復發,病變組織一再增長至直徑6厘米,佔據了眼窩,導致眼球移位。她表示當時外觀受到極大影響,曾食糖水時要與陌生人搭枱,對方疑被她的外觀嚇怕而立即轉枱。
婦眼皮病變 外觀「嚇人」
兩年前,石女士到伊院求醫,通過混合型手術切除病變組織,至今沒再復發。主診醫生之一、伊院外科部副顧問醫生陳志滿表示,混合型手術要在一間特別設有雙平面X光血管造影的手術室內進行,先由放射科醫生,在X光下向畸形血管注射血管膠水及顯影液,令異常血管硬化及顯示不同顏色,外科手術醫生就可將其與正常血管區分開來,從而徹底切除。
畸形血管先硬化染色助切除
陳志滿續說,以往單一外科手術因難分辨病變與正常血管,難徹底清除,且手術失血太多,會令患者有生命危險,未有混合型手術前,他曾為一個頸部甲狀腺動靜脈畸形的患者施手術,因該部位血流量大,連手術室牆上也濺了血漬,手術由早上8時做到翌日早上8時才完成,現時畸形血管可硬化及顯示不同顏色,醫生較易分辨之餘,病人手術失血量亦大大降低。
馮漢盛表示,由於病變組織與正常血管相連,若血管膠水滲入正常血管會引起嚴重後果,例如打入腦部或引起中風,打入眼睛或引致失明,故注射血管膠水時,注射量及速度需十分精準,亦需在X光機下「睇住打」。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