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本月26日將發表《財政預算案》,並早預示人口老化對香港公共財政形成的壓力將日漸沉重。行政會議前成員林奮強同意,本港未來20年將面對嚴重人口老化,估算令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每年減少約1%,形容財爺不應只懂當「掌櫃」,反而應做有視野的財務總監(CFO),透過大力投資推動產業經濟,每年輸入2000至3000名專才來港,令本港經濟不會因老化、勞動人口下降出現結構性衰退。
成立智庫「香港黃金五十」的林奮強曾發表報告指出,本港退休人口將由現時約100萬增至2031年的220萬人,更會由每5.6人供養一名長者,增至每2.4人供養一人。政府的文件亦顯示,勞動人口於2018年達頂峰的371萬後,會持續下滑至2035年的351萬,令在職者的供養壓力大增。
人口老化 GDP年增長少0.9%
林奮強認為曾俊華不應再當「掌櫃」,必須要有財務總監的視野,財策措施應為投資非派糖,亦不應將「公共開支不超過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0%」當成金科玉律。他續說,隨着戰後嬰兒潮陸續退休,逾220萬人的收入將跌至退休前約三成,令消費力大減,估算未來15年整體GDP減少13%,相當於每年增長減0.9%(見表)。
「要有財務總監視野」
林又指香港現時的年齡中位數已較英國高(見圖),必須提升勞動競爭力,「香港盛衰的關鍵,一是做倫敦,一是變成威尼斯,而沒有做到0.7個倫敦這回事。」
世界經濟蕭條港仍有盈餘
林奮強反對政府要為人口老化而「儲蓄」的觀點,反而應用豐厚盈餘「投資」刺激經濟來抗衡人口老化。他指香港就算在2008年金融海嘯,全世界經濟蕭條時仍能取得盈餘,即香港財政已通過「壓力測試」。他質疑曾俊華時常錯估經濟及財政盈餘,營造政府財政悲觀的圖像,「預計了財爺是恐怖片導演,做一齣恐怖片出來。」
建議改革醫療 減退休者顧慮
林建議政府須投放資源改革醫療系統,大搞醫療產業,包括增建9間公立醫院、改善醫療保障等,又可吸納菲律賓等地的勞工當護老員等,指當退休人士不擔憂醫療開支,便敢外出消費。林又建議,今年起每年引入2000至3000名專才應付人力需求。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