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經緯﹕「日本效法德國」談何容易 (上)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16日 06:35
2014年02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韓國外長尹炳世上周跟德國外長通電話,稱讚德國對歷史問題處理是「模範」,認為是備受歷史問題困擾的東北亞地區問題的好榜樣。中國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後亦不斷搬德國出來訓斥日本。「日本應效法德國」這老調不時重彈,但德國的例子在世界歷史上甚罕見,恐怕是可一不可再。


德國(統一前的西德)對納粹暴行的清算,從不吝嗇向受害者道歉。西德總理勃蘭特(Willy Brandt)1970年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轟動全球。為什麼德國能日本不能?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Thomas U. Berger在2012年出版的《War, Guilt, and World Politics After World War II》一書中,對此問題有較細緻的討論。


日本二戰罪魁身分模糊

日德大不同可分三點來說:第一,納粹犯下的罪行跟日本層次並不相同,日本干犯的是常規戰爭罪行,納粹卻是針對個別族群的種族清洗;日本右翼可以找來很多藉口(例如說太平洋戰爭是「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戰爭」)開脫,但德國沒有藉口可找。第二,對於「誰要為戰爭罪行負責」這問題,德國可以清晰地歸咎希特勒及納粹;但日本沒有一個像希拉勒或納粹黨之類的人物或組織可以負起責任。雖然日本的侵略戰是以天皇名義發動的,但美國在戰後基於自身利益保護裕仁天皇免遭追究,後來甚至讓戰犯重返政壇,使日本無法像德國般跟戰前體制一刀兩斷。


最後一點可能更為重要,那就是德日兩國戰敗後處身的外交形勢很不同。德國(西德)不得不跟法國等鄰國和解,因為這關乎到德國戰後生存。西德跟法國和解,成為歐洲融合的火車頭,西德經濟受惠。反觀日本戰後要理會的國家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直至1952年佔領日本的美國。日本既受美國軍事保護,美國又為日本產品提供一大市場,令日本缺乏動力及誘因跟鄰國和解,再加上中韓早年亦未有追究日本戰爭責任。


美國撐腰 無意與鄰國和解

日德戰敗後命運迥異,要日本「效法德國」可謂甚艱難。西德總統魏茨澤克(Richard von Weizsacker)1985年嘗言,德國勇於面對歷史正正是德意志民族最獨特及最可嘉的特性,把面對歷史的勇氣提升到民族自豪感的層次,跟日本保守派恰恰相反。安倍等保守派矢志推動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將那些側重日本侵略史的論述說成是「自虐史觀」。 對德國來說,「正常國家」卻是透過道歉懺悔展開,在日本保守派眼中,德國恐怕算是「自虐」吧。


林康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