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瑞士公投通過反對大規模移民法案,移民配額將會重臨,此舉對歐盟一直倡議的大歐洲理念大相逕庭,雖然瑞士並非歐盟成員,但雙方關係一直良好,如此遽爾在移民一關拉下大閘,雙方關係可能出現波折。然而,瑞士公投結果引帶出令人深思的課題:人口政策如何與經濟周期及發展結合,若處理欠佳,或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及政治問題。
西德英國引入勞工
石油危機後俱撤回
歐洲二戰後曾出現幾次龐大的移民浪潮,今天德國足球隊的土耳其移民後裔奧斯爾,令人想到1950年代中葉開始的土耳其勞工移民西德浪潮。當時適值戰後西德經濟騰飛,奧斯爾的祖父便是在這長達十多年的勞工大潮來到西德工作。當年西德政府不但從土耳其引入勞工移民,更跑到北非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以及南歐一些國家招聘,結果光是土耳其便有265萬人申請。到了最後,這些國家的移民,在西德成為西方世界第三經濟體的進程作出巨大貢獻。
同一情况也發生在英國,時間與西德相若。美國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經濟重建,英國、意大利、奧地利都出現勞動力缺乏的情况,英國在重建初期,有專家認為勞動人口短缺達600萬,結果英國於1948年制定《國籍法》賦予英聯邦國家公民定居英國,到後來,印度、巴基斯坦和西印度群島就來了近50萬人。
然而石油危機及經濟周期的榮衰帶來移民潮的落幕,英國於1971年推出《1971年移民法》,收緊一貫寬鬆的外來移民政策,西德亦於1973年停止引入土耳其勞工。當然,英國及西德並非完全把移民大門關上,兩國不過改變了昔日的移民政策,改為接納帶來資金或技術的新移民,西德不需要車牀工人,英國也不需要建築工人,他們要學有所長的專家移民。
瑞士的情况與英國及前西德相若,瑞士人口不多,但經濟實力非凡,除了全球聞名的銀行業務,瑞士的精密工藝更是世界著名,不僅鐘表,瑞士的軍需工業也極為著名,出口60多個國家及地區,包括意大利及德國這些傳統大國,從銀行業到鐘表以至軍火武器,需要的不是像奧斯爾祖父年代那批土耳其低技術工人,而是高質素的外來移民。
這次瑞士公投結果令一些人詫異的地方,在於瑞士經濟此刻仍是欣欣向榮,失業率僅3.5%,相對於歐盟的12%,瑞士不啻是就業天堂,但公投依然要落下移民大閘,核心原因便是經濟前景不明朗因素帶來的保守思潮。21世紀的經濟形態,與1960年代的實體經濟迥然不同,地球村帶來大量商機無疑是事實,但資金的四處流竄也是客觀存在的情况,這就為經濟不明朗再蒙上一層難以看清楚的薄紗。對於未知的前景,最安全的做法自然是小心翼翼,先自保再說發展。
人口政策主動權
瑞士爭取在己手
事實上,瑞士不是世界獨此一家的收緊移民政策,更不是唯一把移民政策操諸於己的國家;主動權在自己手上,始於勝於在別人手上,人口政策是調節經濟的主要成分,美國雖是移民熔爐,但美國的六大移民配額制度永遠是它的節流閥,還有不定期的特赦非法移民政策,端視經濟景氣而出手,作為人口政策的一部分。歐洲昔年的移民政策如今四處遇阻,尤其是法英等國更出現反對移民為政綱的政客,外來移民成為社會及政治因素,一個本來純粹為解決勞動力的政策,變成愈加複雜。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大批移民西德的土耳其勞工及其第二代及第三代,近年出現反方向移民現象,哥德協會資料顯示,過去數年,已有超過300萬土耳其裔德國人離開德國回到老家,他們當中不乏擁有大學學歷的新一代德國土耳其裔,原因是土耳其經濟繁榮,比起留在德國有着更佳發展機會。更深層的一個原因,是這批土耳其裔第二第三代,部分在德國沒有受到歡迎及應有的尊重,而從他們父執輩到達德國以來,情况便一直如此。
移民天堂瑞士落閘關門,孰令致之,從歷史檢視,或許會從中得出答案:歐洲移民問題呈現出來的不僅是經濟問題,民族問題也有涉及,瑞士作為開放型的國家亦是如此,其他國家的情况可思過半,處理時必須謹慎,否則易釀事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西德英國引入勞工
石油危機後俱撤回
歐洲二戰後曾出現幾次龐大的移民浪潮,今天德國足球隊的土耳其移民後裔奧斯爾,令人想到1950年代中葉開始的土耳其勞工移民西德浪潮。當時適值戰後西德經濟騰飛,奧斯爾的祖父便是在這長達十多年的勞工大潮來到西德工作。當年西德政府不但從土耳其引入勞工移民,更跑到北非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以及南歐一些國家招聘,結果光是土耳其便有265萬人申請。到了最後,這些國家的移民,在西德成為西方世界第三經濟體的進程作出巨大貢獻。
同一情况也發生在英國,時間與西德相若。美國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經濟重建,英國、意大利、奧地利都出現勞動力缺乏的情况,英國在重建初期,有專家認為勞動人口短缺達600萬,結果英國於1948年制定《國籍法》賦予英聯邦國家公民定居英國,到後來,印度、巴基斯坦和西印度群島就來了近50萬人。
然而石油危機及經濟周期的榮衰帶來移民潮的落幕,英國於1971年推出《1971年移民法》,收緊一貫寬鬆的外來移民政策,西德亦於1973年停止引入土耳其勞工。當然,英國及西德並非完全把移民大門關上,兩國不過改變了昔日的移民政策,改為接納帶來資金或技術的新移民,西德不需要車牀工人,英國也不需要建築工人,他們要學有所長的專家移民。
瑞士的情况與英國及前西德相若,瑞士人口不多,但經濟實力非凡,除了全球聞名的銀行業務,瑞士的精密工藝更是世界著名,不僅鐘表,瑞士的軍需工業也極為著名,出口60多個國家及地區,包括意大利及德國這些傳統大國,從銀行業到鐘表以至軍火武器,需要的不是像奧斯爾祖父年代那批土耳其低技術工人,而是高質素的外來移民。
這次瑞士公投結果令一些人詫異的地方,在於瑞士經濟此刻仍是欣欣向榮,失業率僅3.5%,相對於歐盟的12%,瑞士不啻是就業天堂,但公投依然要落下移民大閘,核心原因便是經濟前景不明朗因素帶來的保守思潮。21世紀的經濟形態,與1960年代的實體經濟迥然不同,地球村帶來大量商機無疑是事實,但資金的四處流竄也是客觀存在的情况,這就為經濟不明朗再蒙上一層難以看清楚的薄紗。對於未知的前景,最安全的做法自然是小心翼翼,先自保再說發展。
人口政策主動權
瑞士爭取在己手
事實上,瑞士不是世界獨此一家的收緊移民政策,更不是唯一把移民政策操諸於己的國家;主動權在自己手上,始於勝於在別人手上,人口政策是調節經濟的主要成分,美國雖是移民熔爐,但美國的六大移民配額制度永遠是它的節流閥,還有不定期的特赦非法移民政策,端視經濟景氣而出手,作為人口政策的一部分。歐洲昔年的移民政策如今四處遇阻,尤其是法英等國更出現反對移民為政綱的政客,外來移民成為社會及政治因素,一個本來純粹為解決勞動力的政策,變成愈加複雜。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大批移民西德的土耳其勞工及其第二代及第三代,近年出現反方向移民現象,哥德協會資料顯示,過去數年,已有超過300萬土耳其裔德國人離開德國回到老家,他們當中不乏擁有大學學歷的新一代德國土耳其裔,原因是土耳其經濟繁榮,比起留在德國有着更佳發展機會。更深層的一個原因,是這批土耳其裔第二第三代,部分在德國沒有受到歡迎及應有的尊重,而從他們父執輩到達德國以來,情况便一直如此。
移民天堂瑞士落閘關門,孰令致之,從歷史檢視,或許會從中得出答案:歐洲移民問題呈現出來的不僅是經濟問題,民族問題也有涉及,瑞士作為開放型的國家亦是如此,其他國家的情况可思過半,處理時必須謹慎,否則易釀事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