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彧暋﹕和戀人一起在雪中……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15日 06:35
2014年02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常在思考,我們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還有我們身邊的社會與文化的。魚兒游泳,但大概不會察覺到水的存在。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社會生活,但對於何謂社會,認識卻不見得高明。這可能是因為我們都以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但原來在你猜我猜的情况下,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必勝的方法。


不記得在哪個網絡看過一段留言說,在現代社會,讀書與裝扮大概已經是比較能掌握的制度,也就是說你投入的努力與成果,大都能預期,因果關係比較清楚。較諸於做生意,就算努力也不能預期一定有成果。


或許是這樣,我們都渴求必勝方法,而這可能是一種比較偷懶的思維。因為如果有必勝方法,人做我做,最後結果還會不會像預期一樣呢?從譬如大學選科選擇人讀我讀的科目(從資訊科技到商科),到黃子華分析炒股票說的「number降現象」(股市大好的時候,朋友給一個號碼你,想也不想就可以入貨),羊群心態,其實是跟隨從旁人聽回來的「必勝方法」的走精面後果,而非原因。


《Come on James》潮文的啓示

人云亦云的方法,開始時候確是必勝,但人人都做的時候就變成必敗。就舉陶傑先生兩篇在網絡廣泛流傳的《Come on James》潮文為例,2004年第一篇《大學四年制》講述上不到大學的男生被女生拋棄,到了2009年的續集《小師傅》中,該男生竟然成為了甜品師傅,重遇已大學畢業、當年拋棄他的女友。後者的律師男友竟然因去東莞嫖妓,在情場失意的時候,吃上了她當年看死的男生的糕點……


在當代社會,哪有必勝方法?剛巧有個調查訪問各國小朋友的志願,香港中國之類的社會還是醫生律師的時候,日本的小朋友的志願第一位,竟然是法國洋果子師傅(弄西餅!)。聽上去可能不可思議,但只要看看今天的香港女士們,懂享受的個個飛去東京表參道的朱古力店,吃曾留學法國德國學師的西洋果子師傅的精美西餅,究竟做什麽會發達也尚未可知。(在這裏順道介紹給各位讀者,原著漫畫的本季日劇《失戀朱古力職人》,講述當代觀音兵與女神當道,只有誘惑而無愛情的年代,人們該如何自處的問題,啓發頗大。)


「喪」與「憂鬱」:當代人的虛弱

回看當代社會,尤其是香港,特別有這種相當不安於無必勝方法的狀態。讀者如果細心分析特區政府,以至現在50代的香港既得利益與上位階層的言行,就能感受到這類相當恐懼於某種失去什麽的感覺。而後果,就是強化某種(他們自以為的)香港成功的神話:經濟擴張、開發、人口增多、加大人流、背靠大陸、外出找尋機遇……而一般大衆,則延續這種社會經濟繁榮的甘美夢想之餘,努力找尋一切可以有迹可尋、人做我做的必勝方法。


佛洛伊德分析說,當人知道自己失去什麽,會進入「喪」的階段,悲傷過後好讓自己能重新振作起來。可是,當人不知道失去什麽時候,只會停留在「憂鬱」的狀態。香港在SARS之後為了排除這種集體憂鬱,卻寧選擇了一種強化其實不太有效的舊夢。在努力死抓住任何自以為可以得到救贖的所謂必勝方法時候,卻永遠失去了提升自己品質的新道路,譬如弄一塊更好吃的西餅——哦,原來大家寧願炒最近受到自由行歡迎的曲奇餅,而並非叫自己小朋友學弄洋果子。在東京的白色世界,傳說只要買一口朱古力,「和戀人一起在雪中,會讓人沉浸在特別的氣氛中」。而這感覺,千金難買,絕不會出現在旺角的街頭上,也更加不會在東莞的牀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