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內地A股的新股市場亂象環生。新股開盤即觸及最高漲幅,因而被集體停牌的現象頻生。有新股首日交易時間僅為3分02秒,卻穩穩地收盤於44%的漲停板,稱之為「秒停」。搞得好似圍城,想買的人買不到,想賣的人賣不出。
資金藉漏洞報價新股「秒停」
按照規定,新股首日漲幅不能超過44%,超過則將被停牌至下午2時57分,監管部門原意是為抑制炒新股,部分資金卻利用規定的漏洞,選擇直接將報價定在最高漲幅線上,就能令股票在開盤1秒後便被迫停牌,這便是「秒停」現象的由來。
不僅是首日,其後的交易日,新股一樣被爆炒。在最近已掛牌兩天以上的27隻新股中,有16隻在上市次日仍然封漲停板(10%漲幅),其中揚傑科技、匯金股份、眾信旅遊、思美傳媒和我武生物等5隻新股還連續四漲停。
那麼,是這些新股的發行價格太便宜了嗎?顯然不是,大多數的新股發行市盈率都超過30倍。等同甚至略高於二級市場的可比性公司。這裏無意探討新股發行價的高低,因為新股發行定價應由市場決定,這一原則無疑是正確的。但上市後股價如何波動,反過來一定會影響定價。買新股一定賺錢,而且是大錢、快錢的現狀,可能已經對新股定價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投機賺快錢思維禍及市場
新股爆炒、秒停等現象,無疑是不健康的。不利於中國投資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其背後無非是大量資金的投機博弈,甚至是價格操縱。反映了部分資金投機賺快錢的心理。監管部門雖然不願看到如此,但在現有監管規定下,很難杜絕這類現象。
其實要杜絕這些亂象並不難。爆炒新股的人無非是想快進快出,投機賺快錢。與其讓新股頻頻停牌,不如讓市場決定價格,任由買賣雙方交易。但對流動性須作必要限制。如上市首日買入新股的,規定只可在90日後賣出,有90日冷靜期;第二日買入的可以在88(90-2)日後賣出。餘此類推,45日之後交易新股就和交易其他股票完全一樣了。至於是90日還是60日或更短的冷靜期,當然可以具體商榷。
如此規定的好處是,認可新股投資價值的人仍可自由買入,已經分配到新股的人也可自由賣出。大家都完全不受影響。沒有短線資金肆意推高拉低,新股的成交價格會更加合理,更好體現估值。但對於想今天買入、拉高股價、明天跑出的資金來說,因為賣出時間限制,新股吸引力將大打折扣。也就失去了爆炒的價值。這樣一來,新股的定價,交易價格都將更加合理地體現公司的投資價值。
制訂冷靜期合理反映股價
這一規定也將與監管機構希望引導大家以投資心態參與股市的想法完全脗合。成熟的美國股票市場一直以來都徵收差異化的短期和長期資本利得稅,鼓勵投資者長期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不僅有利於股市長遠發展,也會更加有效地發揮股市資本調配的作用。
當然,中國的監管機構也可以對短炒新股的資金徵收特別資本利得稅,來加強監管引導。但資本利得稅的問題過於敏感。現階段對參與新股投資資金,在持有時間方面採取適當限制,應是更切實可行的辦法。
作者為香港對冲基金投資總監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